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阿尔文·约翰逊与“流亡大学”的创办(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李工真 参加讨论

注释:
    ①从1933年4月到1938年3月,有1800名科学家被逐出大学校园,致使德国高校教师队伍的损失达到39%,其中经济学家和其他社会科学家的损失达到47%,远远超过了平均率,这些学科也成为德国损失最惨重的学科。克里斯蒂安·冯·费尔伯:《德意志大学与高校教师集团的发展,1864—1954》(Christian von Ferber, Die Entwicklung des Lehrk{K5R602.jpg}rpers der deutschen Universit{K5R603.jpg}ten und Hochschulen, 1864—1954),哥廷根1956年版,第143页。
    ②阿尔文·约翰逊:《拓荒者的进展,一部自传》(Alvin Johnson, Pioneer' s Progress. An Autobiography),纽约1952年版,第289页。
    ③威廉·洛伊希滕贝格:《美国社会的转型》(William Leuchtenberg, The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n Society),纽约1959年版,第103页。
    ④克劳斯·迪特尔·克罗恩:《流亡中的科学,在美国和社会研究新学院中的德意志社会科学家与经济学家》(Claus Dieter Krohn, Wissenschaft im Exil, Deutsche Sozial-und Wirtschaftswissenschaftler in den USA und die 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法兰克福1987年版,第72页。
    ⑤阿尔文·约翰逊:《经济上的安全与政治上的不安全》(Alvin Johnson, Economic Security and Political Insecurity),纽约1939年版,第134页。
    ⑥阿尔文·约翰逊:《拓荒者的进展,一部自传》,第340页。
    ⑦伊尔加·施特鲁巴尔:《流亡,科学,认同,德意志社会科学家的流亡,1933—1945》(Ilja Strubar, Exil, Wissenschaft, Identit{K5R603.jpg}t. Die Emigration deutscher Sozialwissenschaftler, 1933—1945),法兰克福1988年版,第116页。
    ⑧克劳斯·迪特尔·克罗恩:《流亡中的科学,在美国和社会研究新学院中的德意志社会科学家与经济学家》,第88页。
    ⑨约瑟夫·A. 熊彼特:《经济分析史》(Joseph A. Schumpeter, History of Economic Analysis),伦敦1972年版,第1155页。
    ⑩克劳斯·迪特尔·克罗恩:《流亡中的科学,在美国和社会研究新学院中的德意志社会科学家与经济学家》,第74页。
    (11)斯蒂芬·达根与贝蒂·德鲁里:《拯救科学与知识,援助外国流亡学者紧急委员会的故事》(Stephen Duggan and Betty Drury, The Rescue of Science and Learning, The Story of the Emergency Committee in Aid of Displaced Foreign Scholars),纽约1948年版,第60页。1938年3月12日德国吞并奥地利后,该组织改名为“援助外国流亡学者紧急委员会”。
    (12)斯蒂芬·达根与贝蒂·德鲁里:《拯救科学与知识,援助外国流亡学者紧急委员会的故事》,第16页。
    (13)斯蒂芬·达根与贝蒂·德鲁里:《拯救科学与知识,援助外国流亡学者紧急委员会的故事》,第24页。
    (14)《关于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德国社会科学中活动的报告,1933年6月20日》(Report on Rockefeller Foundation Activities in Germany-Social Science, 6. 20. 1933, RFA),洛克菲勒基金会档案:RG1.1,717/7/36。
    (15)伊尔加·施特鲁巴尔:《流亡,科学,认同,德意志社会科学家的流亡,1933—1945》,第111页。
    (16)伊尔加·施特鲁巴尔:《流亡,科学,认同,德意志社会科学家的流亡,1933—1945》,第119页。
    (17)《洛克菲勒基金会关于“特殊研究援助基金”的原则性解释,1935年2月15日》(Principled Interpretation of Rockefeller Foundation for" Special Research Aid Fund" , 2. 15. 1935, RFA),洛克菲勒基金会档案:RG 1.1,717/38/143。
    (18)特蕾西·B. 基特里奇:《“关于1932年德国社会科学条件的报告”,1932年12月15日》(Tracy B. Kittridge, Report on the Condition of German Social Sciences in 1932, 12. 15. 1932, RFA),洛克菲勒基金会档案:RG 1.1,717/59。
    (19)伊尔加·施特鲁巴尔:《流亡,科学,认同,德意志社会科学家的流亡,1933—1945》,第111页。
    (20)伊尔加·施特鲁巴尔:《流亡,科学,认同,德意志社会科学家的流亡,1933—1945》,第120页。
    (21)黑尔格·普罗斯:《德意志学者向美国的流亡,1933—1941》(Helge Pross, Die Deutsche Akademische Emigration nach den Vereinigten Staaten, 1933—1941),柏林1955年版,第49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