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现代史第一第二时期划分的标志问题(4)
毛泽东同志在讲到这一问题时,也明确地加以了论述。一九五七年二月,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里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一共九亿人口”。这年十月,在十月革命四十周年时他又指出:“现在全世界踏上十月革命道路而赢得胜利的,已经有欧洲和亚洲的一系列国家,包括了九亿多人口,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的世界体系”。⑨在这里,毛主席在讲到社会主义阵营时,反复强调了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九亿多人口”。没有这“九亿多人口”,何谈社会主义阵营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社会主义的苏联仅有两亿多人口,一个国家,还说不上是一个社会主义阵营,只有当另外七亿多人口也参加进来以后,才能称得上社会主义阵营的产生。可见,强大的社会主义的世界体系(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是以欧洲和亚洲的一系列国家沿着十月革命道路而取得革命胜利为其内容的,这些国家计有七亿多人口。其中,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中国就有六亿,这不正是社会主义体系正式形成的一个主要因素么?尽管在她之前,欧洲和亚洲已有一些国家先行取得革命胜利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但总计起来不过一亿多人口,这时,只能说还处于建立和形成社会主义阵营的过程之中,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这个过程最终完成,也就是社会主义阵营正式形成了。很自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便成为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标志。有了六亿人口的中国参加,社会主义阵营不但形成,而且强大到超过帝国主义的力量,使世界大大为之改观。所以,以拥有六亿人口的中国革命的胜利来划分世界现代史的第一、第二时期是顺理成章的。 要说社会主义同帝国主义力量对比的变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便发生了,为什么不能以此作为现代史第一、第二划分的分界呢?不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显然中国和其他许多欧洲、亚洲国家革命力量已经十分强大,能够给旧制度旧世界致命的打击,但毕竟仍未摆脱资本主义统治的桎梏和殖民主义的奴役,这时,除苏联外,后来形成社会主义阵营的七亿多人口尚未完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阵营只是刚刚开始建立,还没有正式形成,虽说社会主义力量已经发展得很强大,但还谈不上超过帝国主义力量。这样,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来划分前后两个时期,理由就不那么充分,也不那么令人信服了。 四、中国革命是十月革命的直接继续,以此作为世界现代第一、第二时期划分的标志,比其他任何历史事件更符合历史本来面目 在我们从理论和历史实际及两者结合上作了说明之后,再从中国革命胜利的国际意义方面加以考察。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结束作为世界现代史两个时期划分的分界。如果说把十月革命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作为现代史第二时期的开始,这就无异于把后者同前者相比拟,甚至等量齐观。然而,实际上,就其意义讲,能够同十月革命相比拟的,只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为世界现代史第一、第二时期划分的标志。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从来就是十月革命所开始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革命是十月革命的继续。因此,它具有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同志总是这样估量中国革命的意义,把它同开创人类历史新时代的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相比拟。这种估量反映了历史的实际,是正确的,是任何不带偏见的人所赞同和接受的。早在建国后不久,毛泽东同志便明确地指出:“自从伟大的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世界上人民胜利的局面就确定了,现在则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成立而使这个局面发展和巩固了”。⑩从“人民胜利的局面”这个意义上讲,前者是“确定了”,后或是“发展和巩固了”。在这里,毛泽东同志不仅把后者同前者相比拟,而且确定无疑地昭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十月革命的继续,同样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事实上,十月革命后,也只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才在世界范围内最终改变了帝国主义同社会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力量的根本性变化。这是除中国革命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历史事件能企及和达到的。如果说十月革命的胜利曾冲破了帝国主义的西方战线的话,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毛主席就预言:“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11)中国革命胜利的实践完全证实了毛泽东同志的预言。这个革命的胜利,不仅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而且也导致了整个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西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惨淡经营数百年而构筑的殖民统治的堤坝也因中国革命胜利所激起的革命风暴所冲决。中国革命的胜利,影响所及,不仅亚、非、拉广大地区的人民以中国革命为榜样,走中国人民胜利的道路,就是在欧洲、北美等资本主义国家,这种影响,也随处可见,引人注目。 既然中国革命是十月革命的继续,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为什么不能以就其意义能够同十月革命相比拟的中国革命的胜利作为世界现代史第一、二时期划分的分界呢?而且,我们认为,在一次战争和一次革命之间,用一次革命作为分期的标志比用一次战争作为分期的界线更为恰当。据我们理解,毛泽东同志的有关论述正是这样给我们以启示的。一九五七年,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出了一个苏联,两亿人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一共九亿人口。”(12)之后不久,在同年十一月六日,毛泽东同志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会议上的讲话中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俄国出现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东欧和东方出现了更多的革命。”(13)在这里,毛泽东同志讲到了两次世界大战,也讲到两次大战后的革命。犹如我们没有以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是以十月革命作为现代史的开端一样,我们也不要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来作为现代史第二时期的开始,而以战后东欧和东方出现的“更多的革命”中具有代表性、又直接是十月革命继续的中国革命为其开始更为合适。世界大战只是起到了促进革命发生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促成了十月革命的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欧和东方促成了更多的革命发生。如果帝国主义一定要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可以断定,其结果必定又要有多少亿人口转到社会主义方面,帝国主义剩下的地盘就不多了,也有可能整个帝国主义制度全部崩溃,还是起到促进革命发生的作用。一个是促进因素,一个是发展结果,以什么为标志?还是以后者为好。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战争与革命是互为因果的,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不管是什么性质的战争,都只能为人民革命创造条件。只有将战争转化为国内革命战争人民起来革命,社会历史才能发生或完成质的飞跃,这就是战争与革命的关系。从这种关系中可以看到,战争是人民革命的导火线,革命才是历史的火车头,推动历史前进。所以如果就战争与革命这两大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来说,以革命这个历史事件作为历史的分期界线更为符合社会主义本身发展的实际。具体到世界现代史第一、第二时期的划分时,以中国革命的胜利为其分界和标志比较合适。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