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纳粹党宣扬的民族社会主义,其表现形式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目的是要欺骗和吸引小资产阶级群众。德国小资产阶级群众就是在本阶级生存发生危机的时候,怀着对自己理想中社会主义的憧憬、寻求新的政治势力的心情投入纳粹党的,把纳粹党宣扬的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理想的社会主义模式追求,并把自己的前途和纳粹党的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 纳粹党最初崛起是在巴伐利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伐利亚聚集了一批反动势力,不少复员的军官团成员定居在这里,这些军国主义分子对德国的失败耿耿于怀,对政府接受“凡尔赛和约”极为不满。由于德国背上了“凡尔赛和约”巨额战争赔款,使德国经济遭受巨大破坏,只有1/7的企业勉强全部开工,大批小企业破产、倒闭,数百万失业者踯躅街头。同时,通货膨胀,马克急剧贬值,物价飞涨,社会动荡,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对现实强烈不满。纳粹党成立后,就对白领工人、复员军官团成员和大学中的知识分子有一定吸引力(30),在破产的小资产阶级群众中产生一定的影响。1923年纳粹党已发展到30,000人。希特勒企图仿效墨索里尼向罗马进军,先用暴力夺取巴伐利亚邦政权,进而夺取柏林全国政权,于1923年底发动了啤酒店暴动。这次暴动遭到了镇压,希特勒被捕入狱,纳粹党被勒令解散。希特勒在1924年出狱后,重建纳粹党,并且改变了斗争策略,决心通过议会道路夺取全国政权。在此之后,纳粹党虽然得到了一些发展(31),基层组织也遍布全国各地,但由于1924年到1928年,德国在道威斯计划的扶助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繁荣,人民群众要求改变现实的呼声不高。所以,以推翻政府为目标的纳粹党虽然参加了国会选举,但得票不多。在1925-1930年,纳粹党只勉强获得30%的选票(32)。1929年开始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纳粹党的迅速崛起提供了良机,小资产阶级群众大量投入纳粹党,在1932年7月国会选举中, 纳粹党由最小的党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党。 小资产阶级群众之所以追随纳粹运动,是由于经济危机加速了小资产阶级群众生活状况不断恶化,希特勒又“针对陷入贫困和绝望的小资产阶级群众进行盅惑人心的宣传,许诺从危机的困难中开辟一条民族社会主义的出路。”(33)小资产阶级群众在对魏玛共和国政府以及社会民主党和其他资产阶级政党感到失望的情况下,轻信了希特勒的民族社会主义的欺骗宣传。 德国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工业生产下降了40.6%,下降幅度居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位,只有1/3企业能全部开工,中小企业破产达几十万家(34),失业人数在1931年达561.5万人(35),危机最严重的时候高达600多万人。在商业界,大批小商人因社会购买力低,产品销售量减少了一半,1931年有6,664家商店倒闭,3,581家被迫合并。经济地位素来比较稳定的政府职员和知识分子,因没有不动产,完全依靠工资生活,其全部财产只集中在一点积蓄上,由于发生信用危机,仅有的一点积蓄也荡然无存。在危机中,魏玛共和国政府又几度颁发减薪增税、紧缩社会福利开支的“紧急法令”,使职员、公务员的薪金减少了50%。公务员、教师、医生、工程师和文艺工作者失业达10万人之多。高等学校每年有26,000人毕业,能找到工作的只有10,000人。在农村,由于政府抬高农业税,降低农产品价格,农民收入大大减少,降低到1919年以来最低水平。1932年,农村欠债120亿马克,是过去八年的总和。危机期间,大批小农破产,纷纷出卖土地。1930年,农民被迫出卖土地事件有4,318起,1932年增加到6,931起。农民遭受危机的沉重打击,负担越来越重,不少地方还发生了农民反政府的暴动,他们痛恨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的无政府状态给他们带来的灾难,渴望投入一个代表他们利益的团体和党派组织,寻求新的出路。 在危机到来之前,希特勒就重申纳粹党的纲领“是不可触犯的”,不断进行“民族社会主义”宣传。由于工人阶级的绝大部分都跟随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纳粹党就把以小资产阶级为主的广大中产阶级群众作为争取对象,并宣称纳粹党不是一个“阶级的政党”,而是“大众的政党”(36),极力“向下层中产阶级求爱”(37)。 希特勒在危机中通过演说等宣传形式,向小资产阶级群众许下不少“诺言”。他对失业者说,上台后保证复兴德国经济,消除经济危机和失业现象,“我给你们以新的信心和新的希望”(38),保证每个人都有工作和面包;他对小店主和手工业者说,保证实行徒工考核制和建立行会制度,保证降低捐税,发放低息贷款,“提高群众的消费力”(39);他对通货膨胀受害者说,保证给予金钱补偿;他对旧军人说,保证重建新的军队,实现民族复仇。为了争取农民的支持,纳粹党在经济危机中制定了一个农民拥护的“农业纲领”,大肆强调农民对德国生存的重要性,希特勒宣称农民是“全体人民中的最纯洁分子,民族的新生机的源泉”,“一个壮健的农民阶级的存在,乃是民族主义政策的基点之一”(40)。纳粹党在竞选口号中也无耻地吹捧希特勒,说什么“希特勒给德国人民以最后的希望,他一定会给德国人民重新恢复名誉,获得自由,得到面包”,“希特勒是陷入绝望的千百万人的救星”,并扬言“希特勒必胜,因为人民希望他胜利”(41)。希特勒和纳粹党这些甜言蜜语,对于陷入破产、失业的小资产阶级群众有很大诱惑力,使他们轻信这些“诺言”是会实现的,于是便纷纷聚集在纳粹的旗帜之下。 德国小资产阶级群众由于失业破产和有浓厚的行帮习气,是非常容易被挑起极端情绪的社会阶层。有的小资产阶级群众在希特勒欺骗煽动下,出于一时的感情冲动,在对纳粹党缺乏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盲目地追随纳粹运动。如在“第三帝国”时期当过希特勒的军备和战时生产部长的阿尔贝特·施佩尔在他的回忆录中说,1931年他在大学当助教时,听了希特勒的一次演讲,便认为纳粹党“有希望”、“有新的理想”,“德国最终能够走向经济复兴,而不是毫无希望的失业”,从而被希特勒的“特殊魔力”弄得“纷乱迷惘、神魂颠倒”(42)。随后就申请加入纳粹党,他说:“我丝毫不了解他的纲领,在我不及弄清真相之前,他已经把我掌握住了”(43)。 有的小资产阶级群众之所以追随纳粹党,是在生活上和思想上可以从纳粹党那里找到寄托。如前述及,德国大学生、青年中失业人数较多,希特勒便对失业者说:“请加入冲锋队,那儿有你们所需要的一切”(44)。凡是加入纳粹党冲锋队和党卫队的人,不但有饭吃,而且还发给军装。他们觉得加入纳粹党,生活上有保障,从而恢复了生活的自信心。在动乱的年代,德国大学生和青年思想十分激进,纳粹党也以激进的面目出现,“恰恰是投这激动不安一代理想主义之所好”(4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