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十月革命的必然性与偶然性(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刘添才 参加讨论

    4.十月革命前夕,布尔什维克已成为一个能顺应不断变化的政治现实、反映和代表工人、士兵和农民政治情感、政治追求和政治利益的坚强的革命组织。
        在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不同派别斗争的过程中,列宁写出一系列的著作,论述党的建设问题。《怎么办?》一书批判了经济派鼓吹的工人运动自发论,科学地阐明了革命理论对工人运动和党的建设的重大指导作用,为新型政党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进一步,退两步》一书系统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理: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党员必须承认党纲,党实行集中制原则,把党建成无产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以这些原则为指导的布尔什维克人数虽少,但高度团结,很有战斗力。《进一步退两步》为新型政党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在理论方面,列宁首先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提出了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的论断。其次列宁提出了战争不可避免论、如何认识当前战争的性质等论断后,进一步提出了两种和平论,只有社会主义的和平才能摆脱战争、终止战争,给人类带来持久和平。另外,列宁认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使无产阶级首先在一国胜利成为可能,即革命有可能在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爆发。列宁提出的这些论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理论指南。
        在策略方面,布尔什维克依据不断变化的政治现实,制订出能反映和代表工人、士兵和农民政治情感、政治追求和政治利益的灵活的策略。在战争期间,布尔什维克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使本国政府在战争中失败”的策略。二月革命后,提出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策略。1917年4月以后,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7月示威后,布尔什维克根据高涨的革命形势收回“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决定武装起义。9月随着科尔尼洛夫的叛乱被革命群众镇压,布尔什维克在苏维埃中占有多数,重提“全部政权归苏维埃”。10月,当起义的图谋被泄露、革命形势日益危急时,布尔什维克就决定武装起义。
        因此,作为以夺取政权为主要目的的政治革命,“遇到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时所造成的那种革命形势的人民,在毫无出路的处境影响下,难道不能挺身起来斗争吗?”[8](P691)“十月革命是人民群众情绪的真实反应,更多的是遍及全国各地的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心理斗争的结果,而不是历史的偶然”[1](P23)。
        (二)从社会革命的角度看,十月革命有一定程度的偶然性
        布尔什维克在夺取政权后的理论和实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1.俄国经济落后,推动社会革命深入发展的健康因素薄弱,因此有必要利用旧有的成分建设新社会。
        在推动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布尔什维克很快就意识到了俄国的落后性。“看一下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地图吧。在沃罗格达以北、顿河岸罗斯托夫及萨拉托夫东南、奥连堡和鄂木斯克以南、托姆斯克以北这些一望无际的空旷地带,可以容下几十个文明大国。然而在所有这些空旷地带上笼罩着的却是宗法制度、半野蛮性和十足的野蛮性。那末在俄国所有其余那些穷乡僻壤又是怎样的呢?到处都是几十里几十里的羊肠小道,确切些说是几十里几十里的无路地区,这样就把乡村和铁路隔离了开来,即和那些连结文明、连结资本主义、连接大城市的物质脉络隔离了开来。这些地方,难道不也是到处都为宗法制度、奥勃洛摩夫精神和牛野蛮性所统治吗?”[8](P524)
        在这样的国家,列宁认为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成分是宗法式的即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的农民经济、小商品生产、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在这些成分中,哪些占优势呢?“显然,在一个小农国家内,占优势的,而且也不能不占优势的是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因为大部分甚至极大部分的种地者都是小商品生产者。……主要的斗争正是在这方面开展着……不是国家资本主义在这里同社会主义作斗争,而是小资产阶级加私人资本主义共同一致地既反对国家资本主义,又反对社会主义。”[8](P541)
        正因为俄国内部推动社会革命的因素很稚嫩,所以列宁认为有必要利用旧有的生产方式壮大这些因素。“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和中世纪制度、和小生产、和小生产者散漫性联系着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们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纽带,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8](P525)
        在列宁看来,“国家资本主义会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即使……我们付出的代价比现在还大,为了‘领取’是值得破费的,因为这对工人有好处,因为消除混乱状态、经济破坏和松弛现象是无比重要的,因为继续小私有者的无政府状态就是最大的、最严重的、绝对会葬送我们(如果我们不战胜它的话)的危险,而付给国家资本主义较多的贡款,不仅不会葬送我们,反会使我们通过这一最可靠的道路走向社会主义。”[8](P543-544)
        正是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俄(共)布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所以列宁说:“新经济政策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充分保证我们有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9](P63)
        2.在俄国,推动社会革命的观念、意识薄弱。
        马克思主义始终认为,人的意识总是在一定物质基础上产生的,并受制于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因此,马克思指出:“人们每次都不是在他们关于人的理想所决定的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取得自由的。”[10](P50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