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郑利锋:《宋代地方志南北修撰异同论》,《史学史研究》2009年第2期。 (12)黄苇:《论宋元地方志书》,《历史研究》1983年第3期。 (13)除了数据外,现代研究者亦从内容、体例等方面来证明地方书写模式由图经向方志的转变。黄苇:《论宋元地方志书》,《历史研究》1983年第3期。 (14)陈公亮:《淳熙严州图经》,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本,第4275-4277页。 (15)胡榘:《宝庆四明志》,罗濬序,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本,第4989页。 (16)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卷68《史部·地理类一》,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第594页。 (17)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卷68《史部·地理类一》,第595、596页。 (18)《广陵志》今佚,序见郑兴裔《郑忠肃奏议遗集》卷下《广陵志序》,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莆阳志》今佚,赵彦励序见汪大经、王恒《兴化府莆田县志》旧序,民国十五年(1926)重刻本。 (20)常棠:《澉水志》罗叔韶序,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本,第4659页。 (21)项公泽:《淳祐玉峰志》凌万顷序,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本,第1051页。 (22)赵与泌:《仙溪志》刘克庄序,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本,第8270页。感叹地方图籍、志书漏缺,赞扬续补者行为的方志序与跋例子甚多,例如孙应时、鲍廉、卢镇:《琴川志》序,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本,第1147页;杨潜:《云间志》杨潜序,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本,第5页;梁克家:《淳熙三山志》梁克家序,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本,第7786页;等等。 (23)事实上,仅就组织层面而言,地方志或由地方、或由中央组织编纂,此处之所以使用“书写”、“被书写”两种路径只是为了回避由“中央”、“地方”等词汇而引起的概念混淆。 (24)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5真宗景德四年(1007)二月己卯条,中华书局点校本,第1445页;王应麟:《玉海》卷14《祥符州县图经》,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5)王应麟:《玉海》卷14《山川郡县形胜图》。 (26)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6真宗景德四年(1007)七月戊子条,第1476页;王应麟:《玉海》卷14《景德山川形势图》。 (27)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9仁宗康定元年(1040)十月癸卯条,第3054页;王应麟:《玉海》卷14《祥符州县图经》。 (28)王应麟:《玉海》卷15《元丰郡县志》。 (29)谈鑰:《嘉泰吴兴志》傅兆敬序,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本,第4679页。 (30)《绍熙江阴志》今佚,俞巨源序见黄傅:《弘治江阴县志》卷14,明正德十五年(1520)刻本。 (31)《绍定江阴志》今佚,序文为郭庭坚所记,见《弘治江阴县志》卷14。 (32)张淏:《宝庆会稽续志》张淏序,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本,第7091页。 (33)钱可则:《景定严州续志》方逢辰序,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本,第4349页。又见方逢辰:《蛟峰文集》卷4《严州新定续志序》,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4)《咸淳镇江志》今佚,方逢辰序见高龙光:《乾隆镇江府志》旧序,清乾隆十五年(1750)增刻本。 (35)孙应时、鲍廉、卢镇:《琴川志》褚中总叙,第1149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