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与非洲人民的苦难(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亚•非洲》 陆庭恩 参加讨论

在原先政治、经济比较发展,自然条件又很优越的地区,开始采取各种手段发展当地的农业原料生产,以满足宗主国的需求,同样是帝国主义早期掠夺的一种主要表现。大体上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适合于欧洲人居住的地区,象肯尼亚、津巴布韦、马达加斯加、索马里和东非沿海地区等地,殖民当局仿照在南非和阿尔及利亚的做法,开始向那里安置欧洲白人移民,建立农场和种植园,生产本国所需要的原料。十九世纪末,英、法积极鼓励移民,在非洲建立移民中心,甚至从南非把富有经验的白人移民迁移到新地。欧洲移民人数急剧增加。东非小小的肯尼亚在1911年时就有白人移民3,200多人。
    实施移民政策是同掠夺当地非洲人的土地紧密结合的。殖民当局不断颁布法令,没收非洲人的土地分配给白人移民。还成立专门的组织(如农业部、移民局等)向移民提供资金,鼓励种植欧洲需要的棉花、烟草、小麦、水稻、咖啡和水果,以及饲养牲畜等。例如,津巴布韦的白人移民在二十世纪初得到了300万英镑的贷款,用于生产。(32)1911年时,烟草出口总值达3.5万英镑。白人移民的牛群达到了70多万头,每年向英国提供大量的食用牛。德国东非殖民地1914年的棉花出口量比1902年增加十倍,其中大多数是白人移民种植园生产的。
    广大非洲人民被驱赶到地处偏僻、面积狭小且干旱荒芜的“保留地”、“居住地”生活。在“保护非洲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借口下,人为地培植部落酋长,加强对非洲人民的控制。又通过规定缴纳现金税(如茅屋税、人头税等)和强迫劳动的办法,迫使非洲人出来充当欧洲人农场或种植园的廉价劳动力。在马达加斯加、法国当局颁布了劳动组织法,规定非洲人每年有50天为义务劳动日。(33)在一些国家(如肯尼亚、津巴布韦等),统治当局实行诸如歧视性合同工制度(34)、通行证法等等种族压迫法令,规定违者判处强制性劳动,实质上是变相的强迫劳动制度。
    二是指那些早先小农经济比较发展,又有较严密政治组织可利用的地区(主要是英、法分别统治下的埃及、苏丹、乌干达和为数众多的西非殖民地等)。帝国主义在那里使用各种方法发展单一经济作物,种植他们所需要的工业原料,并通过新设立的商行或当地的商人进行收购,向外出口。为了适应经济上的掠夺,帝国主义在政治上的统治采取“灵活”、“讲求实效”的方法。法国在殖民地基层继续发挥着原来非洲人酋长的作用。例如,在1904年把西非所有殖民地合并成西非联邦。在基层设立村一级组织。村长由法国人充当的县长选择效忠于殖民当局的非洲人酋长或上层分子担任。
    英国在殖民地一般实行间接统治的方法,总督或高级专员向各地派遣“顾问”实施监督,地方上依旧维系着原有的统治机构和封建上层或部落酋长的统治。他们也是帝国主义对非洲人民进行经济上掠夺的工具。
    英国在埃及采取由封建上层免除税收和大量收购的办法鼓励当地农民种植棉花,把埃及逐渐变成一个仅仅生产棉花的国家。1904年时种植棉花的面积占全国耕地的四资之一以上(35)。同时又采取征收高额棉花消费税的方法扼制埃及棉纺织业的发展,促使棉花大量出口,其出口量占埃及全部出口品总额的90%。埃及的经济取决于棉花的收成,而棉花的价格又取决于国际行情。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挤掉了粮食的播种面积,小麦种植减少五分之一,大麦的面积缩减了六成以上。埃及历来是出口粮食的国家,此时却不能自给自足,而是依赖帝国主义进口粮食。埃及的经济命脉被控制在外国垄断资本的手里。在英国、苏丹采取同样的办法,使它们专门生产阿拉伯树胶和棉花两种作物。前者成为世界上主要供应国,后者的出口价值超过了其他出口品。(36)
    英、法帝国主义在西非主要依靠由贸易公司出面调节市场收购价格和通过当地酋长免缴一切捐税的方法,使非洲人小农种植宗主国所需要的出口作物。同时又向西非殖民地大量倾销欧洲国家的商品,沉重地打击了当地原有的纺织和制造日用品等手工业。西非的进出口贸易很快发展。英属西非殖民地从1885年平均每年进出口商品总值300万英镑,到1900年时上升到平均每年626万多英镑(37)。其中今加纳是小农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盛产可可和花生等几种经济作物。其输出品的价值从1881年的37.3万英镑达到1900年的88.5万英镑(38)。
    在非洲,无论是遭受超经济掠夺的落后地区,还是在发展农业原料生产的较为发达地区,国际垄断资本都开始重视在那里勘探和采掘地下矿产资源。这是由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前后南非相继发现钻石和黄金的丰富矿藏后引起的。开采殖民地的矿藏是帝国主义掠夺非洲的另一种主要表现。外国资本向非洲采矿业进行大量投资。1885年英国在南非的投资为3,400万英镑,十九世纪末增加到2亿英镑(39),采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垄断分本在南非发展采金业取得惊人的利润。他们在1887年建立的“矿业工会”,十年后取得的红利达到471.7万多英镑。此外,扎伊尔的加丹加地区在1891年发现铜矿储藏,其蕴藏量极大,矿床同赞比亚境内的相连接。(40)1906年,英国和比利时的资本合股成立联合矿业公司,开始开采铜矿。西非加纳的外国资本继续投放在金矿的开采上。同时又发现尼日利亚的锡矿储藏,外国公司蜂涌而来,控制了当地的开采。(41)德国在西南非洲发现了钻石矿,还有金和锡等矿产,也陆续开始采掘。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马达加斯加等地大力开采锌、铅、铁矿和石墨等矿物原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