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要纂修一部什么样的清史(2)
二、应当在20世纪有识史家探索历史编纂所作努力的基础上继续前进 20世纪初年,章太炎、梁启超即分别探索用一种新综合体来撰写中国通史。首先应提到章 太炎,他的努力明显地是受了章学诚主张的影响。他当时已确立了进化史观,有志于撰著《 中国通史》,旨在“扬榷大端,令知古今进化之轨”和“振厉士气,令人观感”。他所设想 的《中国通史》体裁系以五体构成:一为表;二为典(拟设种族典,民宅典,浚筑典,工艺 典,食货典,共12篇);三为记(有周服记,秦帝记,南胄记,唐藩记,党锢记,革命记等) ;四为考纪(有秦始皇考纪至洪秀全考纪等共9篇);五为别录(有管商萧葛别录,李斯别录, 会党别录,畴人别录等)。章太炎的主要探索之点是要继续章学诚的工作,他认为章学诚的 主张是“大势所趋”,故他所设想的十篇记,就是吸收纪事本末体的优点而设立的。章氏的 设想和论述主要见于《訄书》第五十九《哀清史》附《中国通史略例》。他冀图解决的重 点是要体现“社会兴废、国力强弱”的大势,他认为只有如章学诚所说,吸收纪事本末体的 优点才能解决。故其探索在总体上是对纪传体加以改造,糅合进纪事本末体的因素。 梁启超在同一时期的探索,与章氏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梁氏于20世纪初即酝酿写《中国通 史》,后至1918-1920年才集中精力写出部分章节,最著名的有《春秋载记》、《战国载记 》,还有《志三代宗教礼学》、《志语言文学》、《春秋年表》、《战国年表》等,以此 与梁氏于1918年致陈叔通的信相印证。他所确定的《中国通史》的体裁,是以载记、年表、 志 略、传记四者配合而成的综合体。这是梁氏在历史编纂上的重大创新。在此体系中,“载记 ”明显地是主干部分,其作用是叙述一个时期的主要事件和历史大势,各个时期的“载记” 联接起来,就是从纵的方面论述历史演进的主线。“载记”的设置,与章太炎设想以“记” 反映社会兴废、国力强弱的大势可谓异曲同工,反映了20世纪初史家所持的近代学术观点比 传统史家有重大的进步,这是十分值得我们重视的。当然梁氏的“载记”与章太炎的“记” 相比较,有可能叙述得更加系统。其他“年表”、“志略”、“传记”都与“载记”相配合 ,这也是与章太炎的设想相类似的。梁氏写成的《春秋载记》、《战国载记》,得到近代 著名史家张荫麟的高度评价,认为可以压倒欧洲史家吉朋、麦可莱等人的著作。梁启超既洞 悉传统史学各种体裁之利弊得失、善于抉择和继承,又能站在20世纪初的时代高度,对纪传 体进 行根本性的改造和再创造,恰当地解决叙述人类进化、因果关系、历史演进大势这些近代史 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他在历史编纂上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梁氏在辛亥革命后明确 地反对沿用旧的纪传体来纂修《清史稿》的意见与此密切地相联系。到今天,时代又前进了 八九十年,我们应该在近代史家合理探索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而不能后退。 20世纪后期在历史编纂上有出色贡献的史家是罗尔纲和白寿彝先生。罗尔纲先生长期从事 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他自20年代末起,即经历了由继承纪传体到自觉地进行改造的艰苦过程 ,至80年代完成的《太平天国史》一书,即确定了以叙论、纪年、表、志、列传五个部分组 成。“叙论”是对太平天国的时代背景、革命运动的分期、革命的性质和成就、失败的原因 及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等做综合的论述。“纪年”是以纲目体裁,按年代先后,对史事进行 简洁的、有组织的记述,相应取消“本纪”,剔除了纪传体以君主纲纪天下的封建性。“表 ”、“志”、“列传”等也都在继承的基础上,根据今天的观点和需要做了改造。 白寿彝先生对史书体裁做了长期的探索,他于80年代初即明确地提出“要采用综合体裁来 写历史”这一重大理论主张,集中地代表了老一辈史学家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之后,对于 唯物史观体会更加深刻,视野更加开阔,至此,对于历史著作应有的丰富内容和包容宏富的 编纂形式二者的统一,史书体裁的批判继承和创新问题,在认识上都达到了升华。白先生担 任总主编,组织和领导全国几百位专家,从事多卷书《中国通史》的撰著,经过二十多年的 艰苦努力,至1999年4月终于实现全书全部出齐,共计12卷22册,计1300万字,被学术界誉 为20世纪史学的压轴之作。在《中国通史·导论》卷(于1989年出版)中,白先生专设了论历 史编纂一章,系统地论述全书采用序说、综述、典志、传记四个部分互相配合的新的综合体 裁的构想。以“序说”置于各卷之首,开宗明义,其基本内容为:论述基本资料,包括文献 资料和考古资料;论述前人和同时代人的研究成果;说明本卷撰述的旨趣。“综述”,是各 卷的主干部分,其任务是要写出历史发展的总相。“综述”的写法为采用章节的形式,紧紧 地抓住每一历史时期的纲,只写对历史全局有影响的大事,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 民族、中外关系等方面,着重写历史发展的动向。各卷“综述”都体现出鲜明的时间观念, 高屋建瓴地划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尽量地显示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特点。“典 志”的任务,是对历史现象进行剖视,其设立是对纪传体中书志的改造和发展。通过总结旧 史的志目并根据新的观点加以发展,各卷的志目一般包括:地理(包括历史上疆域、行政区 域、都邑、交通等)、民族(民族的分布、活动、迁徙、习俗等)、社会经济(农业、牧业、手 工业、商业、货币、生产技术、土地制度、赋役制度等)、政治制度(官制、选举制度、科举 制度等)、军事制度、法律、礼俗(包括民间习俗)、宗教、中外关系。各卷志目的设立,除 体现各时期社会剖面的共性、全书体系的基本一致以外,还特别要体现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 点。“传记”则是选择每一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来写,体现他们在历史上所起到的 作用,总结其活动之成败得失、经验教训,弥补近百年中通史著作没有完整人物形象的缺陷 。白先生又特别强调在“通”字上下功夫,即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深入地研究每一历史时期 各方面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于历史沿革流变之中探索历史的发展规律。 白寿彝先生和罗尔纲先生都以善于继承和创新的精神,在历史编纂上向前推进,写成了受 到学术界重视的系统史著。他们的理论和成功经验无疑是具有重要价值的。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