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史上的结盟与不结盟(续)(5)
最后要说明的是,“门罗宣言”在当时并未成为“门罗主义”。实际上,“宣言”之后相当长的时期里,人们并没有把它当成美国的重大政策。原因是,其后欧洲诸国逐渐忙于瓜分非洲及亚洲,对于拉丁美洲的威胁暂告缓解。与此同时,拉美各国逐渐自立壮大,与欧洲诸国的贸易日趋繁荣,消除了军事行动的必要性,不需要美国来“保卫美洲”。不过,随着美国国土的扩张和国力的增强,到了一八五○年,“门罗宣言”的宗旨被冠之以“门罗主义”之名。也只是在一八五○年以后,欧洲诸国才承认美国的外交政策中是有一个“门罗主义”。这些都与美国国力的增长密切相关。 结束语 从一八二三年底门罗总统发表宣言的前前后后的基本史实来考察美国政府在这段时期里的外交斗争及其后果,也许可以作出这样的简短结论: (1)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尚属弱国。当时,它利用了英国与法、 俄等国的矛盾,从政治上着眼,及时发表“门罗宣言”,可以说它是以推行不结盟之名却收到与英国结盟的实效的。它实际上是依靠一个强国的实力,与这个强国站在一边却又收到不结盟的好处,使自己在行动中有自由,在政治上立威望。这大概是弱小国家为保卫民族利益,在复杂的国际斗争中得以收到实效的一条通用的政策。 (2)美国通过巧于利用英国与欧洲诸国的矛盾而为自己树立了似乎是美洲大陆独立运动保卫者的形象,从而为自己在其后的领土扩张提供了所谓“依据”。因此,有人把“门罗宣言”称之为“天意的声音”。就是说,一八四○年以后,在美国出现领土扩张狂热是“天意所归”,而第一次表达此“天意”者是“门罗宣言”。 (3)“门罗宣言”经历二十年后才正式成为“门罗主义”, 逐渐成为美国外交政策中的一个原则。到十九世纪末,随着美国成为帝国主义时,“门罗主义”也随之发展为帝国主义政策。一九○四年,美国总统老罗斯福(Theodor-Roosevelt)便借“门罗主义”的原则声称美国有权干涉拉丁美洲诸国的内政。理由是:美国的干涉是为了阻止欧洲诸国干涉美洲事务。史家称之为“罗斯福推论”(Roosevelt-Corollary),亦即将门罗的原意往前推演一步便成为干涉拉美诸国有理。此时的“门罗主义”已完全成为美国为其帝国主义服务的政策。 注释: ①J·Q·亚当斯《回忆录》卷六163页,转引自《J·Q·亚当斯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贝米斯著,一九四九年美国纽约版,368页。 ②《美国历史文献》,康玛洛编。一九五八年美国纽约版,卷一,235页。 ③、④、同上236页。 ⑤、⑥、同上,236--237页。 ⑦《美国外交史辞典》,芳德林编著,一九八○年美国林出版社出版,391--392页。内容为法国声明: (1)、它不认为西班牙能恢复其在拉丁美洲殖民地的统治。 (2)、它并没有打算要获取过去西属拉美殖民地的任何领土。 (3)、它反对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武力来反对拉美殖民地诸国。 ⑧《1823--1826时期的门罗主义》,帕金斯著,一九二七年美国哈佛大学版,30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