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希特勒虽然仇恨俄国,要尽早摧毁之,但是又不愿意陷于两线作战。从7月10日开始,德国空军已经开始对英进行“空中闪电战”,英国面临生死决斗。美国人对英国的命运也越来越关切。1940年初夏,美国工商界和知识界领导层有三分之二以上主张增加援英物资,《美国名人录》中男女名流几乎有一半主张国会立即对德宣战,这时全国几乎人人(占93.6%)都赞成了。⑨早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以后,罗斯福就曾命令美军将一部分剩余军火移交给英军以弥补其损失。⑩8月, 在伦敦和华盛顿就开始了两国军事合作的商谈。希特勒担心的是,美国插手欧洲的战争;更不安的是,英、美会和苏联结盟以对付自己。所以他在决定先攻打英国的同时,必须千方百计做到:第一,尽可能把美国的力量从欧洲引开;第二,先拉住苏联,防止英、美、苏接近。在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过程中反映了希特勒这种策略意图。 要把美国的力量从欧洲引开,最好是以容许日本在东亚扩张为条件。利用日本“不要误了这班公共汽车”急于南进的心理,在太平洋挑动战火以牵制英、美力量。开始时,希特勒并不愿日本立即就对英美作战,这样做只能迫使美国参战,为他自己多树敌人。他认为,最好是利用三国同盟的压力,迫使美国退缩,以避免这场冲突。他在给墨索里尼的信中说:“和日本亲密的合作是一个可以使美国要嘛完全置身于战局之外,要嘛即使参战也无所作为的最好办法。”(11)但是三国条约刚一签订,他又改变了主意,要求日本立即就进攻新加坡,认为这才是阻止美国参战的好办法,“因为美国是不能冒险把舰队派到日本海去的。”(12)1941年3月5日,希特勒就签订条约后与日本合作的问题发出第二十四号指令。其中指出:“以三国协定为基础的合作的目的是尽可能迅速地使日本在远东采取积极的步骤。这样,英国的强大兵力就将被牵制在远东,美国在战争过程中的注意中心就将转移到太平洋。”(15)因此,要求日本越早行动越好。 至于要稳住苏联,他先是利用自己已经存在的和苏联的同盟关系(虽然是不巩固的同盟)帮助日苏改善关系,以保持亚洲北部的和平,使日本得以放心南进,这一点正符合日本的需要。1940年9月初, 被派往东京进行三国同盟谈判的德国特使斯塔玛和日本外相松冈洋右的会谈中,提出的内容有七点,其中两点是:“2.德国要求日本采取一切措施牵制美国,防止美国参战”5.首先缔结日德意三国协定,然后立即同苏联改善关系。 对于日苏的友好,德国愿作“忠实的中介人。”(14)出于各自的打算,不管是德、意或者日本,在当时都有先拉住苏联以避免两线作战的打算,所以甚至都有诱使苏联也参加三国同盟,使之成为“四国同盟”的妄想,日本为了在“南进”时消除后顾之忧,对德国愿成为日苏改善关系的“中介人”更感兴趣,它甚至是“以将来把苏联拉入同盟为前提”才缔结了德、意、日三国同盟。(15)10月,德、意两国元首在一次会晤中,墨索里尼就曾向希特勒提出要把苏联拉入同盟的建议。(16)11月12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应邀访问柏林,希特勒当面提出了划分势力范围及建立四国同盟的问题。甚至,在希特勒已经发出第二十一号指令--“巴巴罗沙”计划以后,1941年4月,日本外相松冈为签订日苏中立条约赴欧途经柏林时,还一心想促进“四国联盟”的缔结。(17)这种想法真是一厢情愿,异想天开。 既说三国同盟条约不但是针对美国,骨子里亦针对苏联,又说他们都争着要把苏联拉进同盟,似乎是不可理解的。实际上各有其打算,单就希特勒来说,第一,他想以许诺苏联“向印度洋方向扩张”为条件,唆使苏联进攻英国控制下的中东,以此破坏英、美、苏结成联盟的任何可能性,把苏联先分化出来;第二,以此掩盖他真正的意图,麻痹苏联存在的戒心。这完全是阴谋,是配合他军事进攻计划的策略手段。 何以见得?且看事实:在1940年7月底那次决定进攻俄国的伯格霍夫会议之后,8月1日,德国陆军参谋总部就开始制订征俄的具体计划,8月9日,德最高统帅部作战局发出了在东方为出击俄国准备集结地区的秘密指令。8月26日, 希特勒命令西线部队大量向波兰集结。这些军事行动不但大规模地而且一直在加紧进行。9月6日,约德尔发出指示,强调行动要伪装和掩蔽, “使这种集结的工作绝不能在俄国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好象我们准备在东方发动攻势”。甚至,就在莫洛托夫应邀前往柏林商谈“四国同盟”的当天--11月12日,希特勒还发出了一项绝密指令,指出:“政治会谈已经开始进行,以弄清俄国目前的态度。不管这种会谈的结果如何,已经在口头上下令进行的关于在东方的一切准备工作,应该继续进行。”(18) 这难道还不是很清楚的吗?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应该剥开表面的现象去看本质。制造假象是希特勒的惯伎,也是军事上进行突然袭击的前提。 结论是,三国同盟条约表面上只针对美国,暗地里也针对苏联。 二、三国同盟的失败 1940年的柏林条约实现了把“三国轴心”发展为三国军事同盟,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明显地形成了一个以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为目的的法西斯侵略集团。这当然是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侵略战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在加强他们彼此之间的合作和支援上不能说毫无作用。但是由于这个同盟的掠夺性质,它们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和配合,只是出于共同的侵略目的而互相利用,所以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它基本是失败的。是强盗之间的一次不巩固的联盟。 本来德--日之间就存在很多矛盾,这曾经是1938年以后两年多来两国进行三国同盟谈判迟迟未能取得进展的根本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