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是怎样分析让步这种历史现象的(4)
(3)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七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九一七年初,两个帝国主义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即将结束。怎么看待即将来临的帝国主义和平呢?列宁尖锐地指出:“帝国主义和平对于人民是一个充满了甜言蜜语、小改良、小让步等等的大骗局。”(27)列宁又形象地说:“财政大王和戴王冠的强盗,实行帝国主义的掠夺政策曾经弄到非打仗不可的地步,--好哇!那就打吧!我们在战争时赚的钱一定不会比平时少,甚至会多得多!……缔结帝国主义和约的时候到了吗?好哇,那就缔结吧!军事借款不就是使我们有神圣权利向各国人民索取一百次贡赋的保证吗?”(28)这就是说,无论是实行战争政策,还是实行和平政策都是以追求帝国主义最大利益为目的的。 这样,是不是说,列宁主张帝国主义战争继续下去,反对缔结民主的和约呢?列宁回答说:“我们赞成缔结民主的和约。正因为这样,我们不愿象屠拉梯和考茨基那样欺骗人民,……我们要说明真相:假使英、法、德、俄四国的革命无产阶级不推翻资产阶级政府,民主的和约是不可能有的。我们认为,革命的社会民主党人如果根本放弃为改良、包括为‘国家建设’而进行的斗争,这当然是荒谬绝伦的。但是,恰恰在欧洲现在所处的这个时期,比往常任何时候都更加必须记住改良是革命的阶级斗争的副产品这一真理。摆在今天日程上的是(这不取决于我们的意志,不取决于哪一个人的计划,而取决于事物的客观进程):伟大的历史问题一定要由群众直接用暴力建立新制度来解决,而不能缔结一个保持腐朽的垂死的旧制度协定来了结。”(29)列宁赞成缔结民主的和约,但,又要揭露资产阶级玩弄民主的和约的欺骗性;列宁认为不能无条件地反对改良,但,强调必须指出改良是革命的阶级斗争的副产品,并不能满足于此,在革命条件成熟时,就要利用敌对阶级的统治危机,全力争取革命斗争的胜利。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实践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争取社会主义的国内战争”的口号,夺取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假如列宁所领导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也象欧洲一些社会民主党一样,满足于缔结民主的和约,醉心于资产阶级的让步和改良,也就没有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以上所列举的事例,基本上包括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前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出现的让步、改良的历史现象,通过对这些让步、改良的历史现象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第一,足以证明让步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历史现象,而且多种多样。有阻止农民革命爆发的让步;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过程中企图以改良中止革命的发展的让步;有的让步是在革命失败之后;有的让步包含了进步性;有的让步则是反动的;让步的内容,有政治的;有经济的;也有的让步经济、政治兼而有之。 第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采取的态度是:既承认让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又对这种历史现象作具体的分析,作本质的说明,从来不一概地否定或肯定。让步政策论者看到让步现象存在的客观性,但是,在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有关论述时,往往脱离历史背景,忽略他们的具体的分析和本质的说明,存在着断章取义的弊病。反攻倒算论者注意对让步历史现象作本质的说明,但是在揭示让步的本质时,连让步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历史现象都加以否认。即使是在揭示让步本质时,也存在着不加具体分析一概否定的缺陷。我们认为,让步政策论和反攻倒算论都有合理性和局限性,唯其有合理性,故经久不息都有人分别坚持此两论,唯其有局限性,故同样有人分别反对此两论。应该去短存长,互相砥砺,互相渗透,形成比较完善的历史理论。 第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大师是怎样分析让步历史现象的? (1)坚持剥削阶级贪得无厌的本性不变的观点。既然让步,又贪得无厌,岂不是不可理解吗?其实不然。如马克思说:“自从工人阶级不断增长的反抗迫使国家强制缩短劳动时间,并且首先为真正的工厂强行规定正常工作日以来,也就是说,自从剩余价值的生产永远不能通过延长工作日来增加以来,资本就竭尽全力一心一意加快发展机器体系来生产相对剩余价值。”(30)资本无限制地追求剩余价值最初表现在用延长劳动时间的方法上,后来表现在“竭尽全力”“发展机器体系”的方法上。因此,缩短劳动时间不是贪得无厌本性的限制,而是贪得无厌本性表现形式的转换。从总体上说,所谓让步,从来不会使剥削阶级根本利益受损,相反让步的目的就是为了保住根本利益--政权与所有制。正如列宁所说:就是为了保住维护所有制的政权,“让压迫者用他们自己能够接受的,并不消灭他们的政权的让步压制被压迫者的反抗。”(31)即使资本家的微不足道的利益受到了削弱,他们也是不甘心的,他们总要想办法弥补回来,乃至加倍地进攻。如,马克思说:“工厂主如果没有得到某种‘退步’作补偿,是不会容忍这种‘进步’的。在他们的敦促下,下院把可以雇用的儿童的最低年龄从9岁减为8岁,以保证资本按照上帝旨意和人间法律得‘工厂儿童的追加供给’。”(32)有的同志最近回答反攻倒算论对让步政策论的的批评时说,地主阶级“不可变的阶级本性,只决定他们对农民阶级不论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都要进行剥削和压迫,却并不排除他们有时对农民阶级可以剥削得少一点,压迫得轻一些。”我们觉得问题说到这一步似乎还未完,是否应该看到在“限制”背后,贪得无厌本性的新的表现方式?不然的话,就对剥削阶级贪得无厌的本性的顽强表现有点估计不足。 (2)对剥削率变化的分析。那末,可能有人要问:既然剥削阶级贪得无厌的本性不变,因此,剥削率也是不变的了!关于这个问题值得弄清。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剥削率水平的高低不是由人的善意和恶感来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越高级,剥削率就越高,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高,资本主义社会比封建社会高,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比自由资本主义阶段高。这都是显而易见的历史事实。既然剥削率一个比一个高,为什么社会经济一个比一个发展呢?那是因为剥削方式一个比一个先进。愈先进剥削率愈重,这就是矛盾,这也说明阶级社会不是在让步中发展的,而是在对抗中发展的。马克思说:“为了正确地判断封建的生产,必须把它当做以对抗为基础的生产方式来考察。必须指出,财富怎样在这种对抗中间形成,生产力怎样和阶级对抗同时发展,这些阶级中一个代表社会上坏的、否定的方面的阶级怎样不断地成长,直到它求得解放的物质条件最后成熟。”(33)我们觉得,让步政策论的缺陷之一,是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社会经济在对抗中发展的原理,至于将阶级社会革命的阶级斗争看作破坏力量,那更是悖离了这个原理。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