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二战前夕罗斯福对德政策的调整(4)
虽然二战前夕罗斯福对德政策的调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其积极意义却是值得肯定的。诚然,他支持和赞成过绥靖政策,为慕尼黑交易“第一个欢呼”过,但一俟发现“靠恐惧维护和平”只能是鼓励希特勒的扩张野心,他便立即改弦易辙,果断地调整对德政策,充分显示出一个资产阶级政治家的胆略、气魄和才能。1939年3月15日德国侵吞捷克之后张伯伦的对德政策是否有所转变,是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问题,但罗斯福先于张伯伦而调整美国对德政策,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上这一点连德国也看得一清二楚。1939年2月20日和23日的德国官方报纸讽刺罗斯福说:“罗斯福正在表现得比老牌欧洲国家的民主人士更民主,并且与英国首相的谨慎态度背道而驰,去和斯大林为伍”; [46]尽管张伯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武装他的国家,但张伯伦和罗斯福之间仍然存在着“根本区别”。 [47]德国对罗斯福万般攻击,对张伯伦却颇为“赏识”,这不正好是给他们各自的对德政策作了一个绝妙的说明吗? 二战前夕罗斯福的调整对德政策,对英国的政策也不是没有丝毫影响的。在德国的步步进逼下,英国不得不步步靠拢美国。英国外交部顾问格拉德温勋爵在1939年5月斩钉截铁地告诉德国大使馆一等秘书:“我宁愿我的国家变成美国的一个自治领,也不愿让它变成德国的一个邦。” [48]既然如此,英国决策人就不敢忘记罗斯福是有言在先的:“如果英国象懦夫那样畏缩不前,他就不会帮助英国。”1939年3月底英国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在主张保证波兰独立时说:英国“要么无所作为,要么打一场毁灭性战争。假如我们无所作为,这本身就意味着德国力量的大大增加,意味着美国、巴尔干和世界其它地区对英国的同情与支持的大大损失。如果我们不得不在这两大灾难之间进行选择的话,我赞成打仗。” [49]4月22日张伯伦告诉内阁:“英国实行义务军事训练计划,是由于受到不仅来自法国而且来自美国的巨大压力。” [50]可见,罗斯福对英国的催促和鼓励,对二战前夕英国保证波兰独立、实行义务兵役制乃至最后向德国宣战,是起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来,1941年12月希特勒在历数罗斯福“特别狠毒的反德政策”之后指责说:“战争是罗斯福挑动起来的”, [51]这句话是颇为耐人寻味的。 注释: [1] [5] [7] [12] [20] [26] [28] [34] [42] [50]西·艾·麦克唐纳:《美国,英国和绥靖》,伦敦1981年版,第9、86、73-74、112、128、7、111、99、160、152页。 [2] [6] [30]《美国对外关系。外交文件集》,1938年,第1卷,华盛顿1955年版,第116、127、227页。 [3] [4] [39]兰格尔、格里森:《向孤立挑战》,伦敦1952年版,第25、35、143页。 [8] [24] [25]《英国外交政策文件汇编》,第三辑,第七卷,伦敦1954年版,第627-628页;第428页;第262、428、429页。 [9]《德国外交政策文件汇编》,D辑,第二卷,华盛顿1949年版,第982页。 [10]参见保·施密特:《我是希特勒的译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05页。 [11] [19] [40]《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38-1939年》,波士顿1939年版,第297、26-28、28页。 [13] [14] [15] [17] [27] [36] [38] [46] [47]《关于1930-1939年美德政治关系的国务院档案》,十位数档案,第1册,第711.62/173、711.62/202、711.62/192、711.62/225、711.62/160、711.62/130{K524301.JPG}、711.62/236、711.62/230、711.62/231号。 [16] [51]杰拉尔德·纳什:《伟人评介丛书:富兰克林·德·罗斯福》,新泽西1967年版,第121、122页。 [18] [23]罗伯特·费雷尔:《美国国务卿及其外交》,第12卷,纽约1964年版,第307、317页。 [21]《英国外交政策文件汇编》,第三辑,第四卷,伦敦1951年版,第586号。 [22]《英国外交政策文件汇编》,第三辑,第五卷,伦敦1952年版,第251-252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