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自治领的建立(2)
五十年代中期,世界经济经历了长期萧条以后开始复甦;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切断了英国与东欧的贸易,迫使英国增多从殖民地市场进口谷物和木材;《互惠条约》又为殖民地商品出口开辟了新的市场。所有这些因素均使殖民地各省经济在遭受挫折之后又一度重新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但是,1866年,美国出于政治、经济利害关系的考虑,中止了《互惠条约》,殖民地各省部分失去了美国市场,各省经济又一次受到外部风云变幻的冲击。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和《互惠条约》的中止都充分显示了外部市场的不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殖民地之间互通有无,互为市场的要求日益增强,发展省际贸易关系,建立统一市场便提上了日程。1849年,殖民地各省曾签订了互惠协定,规定省际之间的天然产品实行自由贸易。这个协定对促进各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有益的作用,它展现了各省间经济合作的可能性,同时也表明了殖民地各省经济的互相依赖和支持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外部市场冲击所造成的损失。于是,寻求殖民地各省的联合,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市场便显得愈益迫切了。因此,发展殖民地各省之间的省际贸易,建立殖民地内部的统一市场是各省寻求联合,兴起联邦运动的经济背景和主要推动力之一。 第二,铁路建设是推动联合的重要因素。1830年,殖民地出现了第一条铁路,但是线路很短。1850年通车的铁路仅66哩,殖民地基本上仍是水、风和木材的时代,交通运输主要依靠内河航运。五十年代以后,铁路时代来临了,各省掀起了殖民地时期修筑铁路的第一次高潮。加拿大省修建了大干线铁路、大西铁路;新斯科舍省和新不伦瑞克省分别修建了一段省内铁路。1867年,铁路线已长达2.278哩。 ⑤铁路建设把加拿大省的东部和西部连成一片,并把蒙特利尔与濒临大西洋的美国港口波特兰联结起来,从而大大改善了圣·劳伦斯河水系的航运业务;铁路带来了工商业的繁荣。新的城镇出现了,贸易发展了,蒙特利尔、多伦多迅速成为工商业中心;铁路带来了工业革命,为铁路服务的工厂纷纷建立。铁路是一条大动脉,把孤立分散的地区联结起来,为殖民地的联合奠定了基础,展现了未来统一的美好前景。 铁路建设也碰到了区域性、地方主义的障碍。原来拟议中的大干线铁路是一条从加拿大省西部直通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的殖民地省际铁路,当时把殖民地连成一片是各省的迫切愿望。沿海省希望通过铁路与圣·劳伦斯河水系相联结,以增强其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加拿大省则希望铁路能带来新的广阔市场。但是,由于各省的财力不足和省际之间的种种矛盾,致使省际铁路建设计划迟迟不能实现。同时,各省在修筑铁路过程中也面临巨大财政困难。承包铁路的英国财团和给予资助的各省政府为了减轻财政压力,赚取更多的利润,都寄希望于扩大现有干线,即不仅要修省际铁路,而且要开发西部。他们看到修建一条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横贯大陆的两洋铁路将是一项极为有利可图的事业。但要实现省际铁路和两洋铁路的庞大计划,首要条件便是殖民地的联合。只有一个统一的联邦国家才能够为铁路的发展提供所需的领土、人力、财力和物力的保证,也才能最终克服地方主义的障碍。于是,一切与铁路利益有关的财政、工商业集团、公司、个人和各省的政界人士都成了联邦运动的鼓吹者和支持者。英国有关银行集团为此向英国政府施加影响。铁路建设直接促进了联邦运动的兴起并加速了联邦运动的发展。 第三,美国的扩张威胁是推动联邦运动的外部因素。美国独立战争以后,殖民地与美国的关系不时地处于紧张状态。这一方面是英美矛盾的直接反映,另一方面也是美国推行扩张主义政策的结果。五十年代以后,来自美国的威胁变得日益严重。首先,殖民地的西部土地面临着有被美国并吞的危险。1812年以后,美国与殖民地曾划定了西至落山矶一段的边界。1846年英美又一次签约,增划了落山矶以西至太平洋海岸的界限。⑥当时殖民地的西部领土属于英国哈德孙海湾公司管辖,公司的权力只限于商业垄断权,权力所及也只是一些经营皮毛贸易的商站和几条皮毛贸易的重要通道,大片领土仍是渺无人迹的荒野。在这片荒野上有两个孤立的居民点:第一是西海岸的温哥华岛。1849年,英国为了加强对殖民地西部土地的控制,正式将温哥华岛划作皇家殖民地,派遣了总督并要求哈德孙海湾公司负责移民,扩大居民点。但是,由于交通等条件的限制,移民工作异常缓慢。与此相反,美国俄勒冈地区的移民却大有不断向北推移之势, 对殖民地太平洋沿岸的领土构成了直接的威胁。1856年,温哥华附近的弗雷泽河发现了金矿,随之大批美国淘金者蜂拥而至。当时,温哥华岛总督的权力只限于本岛,而哈德孙海湾公司对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也只有商业垄断权而无行政权力。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移民随时都有可能宣布成立“自治政府”,从而把这块领土并入美国。为了应付上述紧急情况,温哥华岛总督道格拉斯采取了临时措施,宣布把他的管辖权扩展到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并实行相应的管理制度。1858年,英国建立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皇家殖民地,设置了政府权力机构,从而暂时稳住了对这个地区的控制。但是,不列颠哥伦比亚仍是一块孤立的殖民地,它与加拿大省之间横着几千平方公里的大片荒原,太平洋是对外联系的唯一通道。然而,美国的扩张势力却近在咫尺,不列颠哥伦比亚合并于美国的前景随时都可能出现。西部第二个居民点在红河流域,称作红河居民区(今马尼托巴省温尼伯)。这是早期苏格兰移民创建的居民点,1850年时已有五千居民,主要靠狩猎与粗放农业为生。红河居民区周围有大片空旷肥沃的土地,对美国西部移民有很大的吸引力。随着殖民地与美国之间道路的修筑,红河汽船的通航,美国西部移民有不断向北推进的趋势。1858年,美国明尼苏达州议会在庆祝该州得到州级地位时,曾通过一项支持并吞红河居民区的决议。一些扩张主义分子也大肆鼓噪,北进之声甚嚣尘上。当时居住在红河居民区的加拿大人和加拿大省西部的政界人士都纷纷呼吁,要求加拿大省迅速控制西部地区,解除美国移民北进的威胁。1859年,英国政府提出哈德孙海湾公司只占有鲁珀特地区,其余部分可以转让给加拿大省,要求两方进行商谈。但是,加拿大省由于无力承担转让费用,谈判未获成功。哈德孙海湾公司仍然是西部的主人,却又无力采取任何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广大西部领土始终处于美国扩张努力的威胁之下。其次,1861年美国爆发了内战,英美关系一度恶化,殖民地面临着战争的威胁。1861年11月,发生了“特伦特号”事件,英国政府立即增派一万名军队赴加拿大,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⑦内战后期,美国南方又在加拿大省设立据点,组织对北方军队的袭击,从而引起美国北方的强烈抗议。内战结束后,战争危机虽有缓和,但敌对气氛仍未消除。1866年又发生了在美国的芬尼亚兄弟会成员向加拿大省发动武装袭击的事件⑧,殖民地普遍认为这是美国蓄意吞并加拿大阴谋的组成部分。各省,特别是与美国相邻的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省不安全感增大了,要求联合,组织统一防卫力量的愿望日渐强烈。所以,来自美国的包括领土扩张、军事入侵等诸方面的威胁构成了推动殖民地走向联合的外部压力,它从相反方向增强了殖民地民族内在的凝聚力,加速了联邦运动的进程。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