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湘、淮派系因素与晚清海军、海防(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河北师院学报:社科版 董丛林 参加讨论

当然,沈李之间也不是没有争竞。如在海防经费问题上,后来沈葆祯又以南洋地方“厘金日减,课税日绌,海防之款丝毫无存”为由,要求清廷按原议将海防专款分拨一半给南洋,表示不能再“博推让之美名,而忘筹防之要务”(26)。但不久沈葆祯也就于1879年(光绪五年)冬间去世,北洋乘机进一步包揽,从此“海军之规划,遂专属于李鸿章”(27)。与南洋的继任者们比较起来,沈葆祯任间对南洋海防建设所持的态度当算是积极的。或谓他和李鸿章“提倡兴办海军,不遗余力。闽厂、沪局(按:指江南制造总局)自制之始,陆续下水。外洋订购轮船、炮舰,以次到华。出洋毕业各生,亦先后回国,南北洋争先留用,得之惟恐或后”(28)。沈葆祯去世后,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之职先后由刘坤一、左宗棠(此时已完成收复新疆军务)、曾国荃等继任。尽管易人频繁,但都不外湘系。自曾国藩在两江奠基以来,该区几成为非湘系人物不容涉足的禁区。在海防上,他们相应控制着南洋区域,与北洋“各归节制,不相统辖”(29)。但在对海防建设的态度和实际操持能力上,除左宗棠尚显果决外,刘坤一、曾国荃则较优柔乏力,这也是北洋李鸿章在“海军规划”上得以“专属”的有利条件。
    此期间、北洋海军筹建的实际状况,到1884年(光绪十年)马尾之战前夕,南洋计有各类舰船十余艘,总吨位近二万,而处于优先发展地位的北洋,此时实有舰船数和总吨位尚稍逊南洋。原因是李鸿章坚持向外国购舰组军的方针,积以巨资向外国定购的“定远”、“镇远”等多艘舰船尚未到来。另外,还有组建最早的福建水师,此期也曾有所发展,但经马尾一战,遭到覆没性打击。至于由于派系因素作梗,当时南、北洋在援闽问题上的消极态度,为人多所论及,不待赘言。
    综览晚清海军、海防发展第二阶段的情势,可作这样的扼要概括:通过以湘淮系要员为主角的海防、塞防之争而奠定其基本格局,形式上南北两洋并为双翼,但实际上北洋是为“鸟头”。这中间,湘、淮派系因素是以李鸿章、沈葆祯、左宗棠的三角关系发挥主导作用,造成颇为微妙的事局,南北两洋的派系矛盾,得以在相当程度上调和,但南湘、北淮的轸域界限又终未能打破。而此期南北两洋海军建设所实际达到的水平,尚无大悬殊。
    
    中法战争中中国海军在海疆作战特别是在马尾之战中的被动和失败,使得清朝统治者受到很大刺激。关于结束中法战争的“中法新约”签字不日,清廷就作出“当此事定之时,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30)的决策。此后,遂有成立海军衙门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出台。晚清海军、海防建设进入了其高峰时期,而发展成果主要表现在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建设为一支名副其实的近代海军。
    与李鸿章积怨颇深、争逐激烈的湘系大员左宗棠于1885年(光绪十一年)9月去世,湘系势力特别是该系中李鸿章的“政敌”势力更大为减弱。统辖南洋的曾国荃、刘坤一对李鸿章逢事屈从三分,并且,他们对包括海军建设在内的“洋务”活动又不甚积极和在行(刘坤一思想发生明显变化是在甲午战争之后,他成为清末“新政”的中坚人物)。故中法战后到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与北洋海军、海防如日中天的发展形成鲜明对比,南洋海军、海防建设却陷入相对迟滞的状态。
    曾国荃接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一职之初,在讨论清廷关于“大治水师”的决策当中,也曾持论:“是欲张军威,非练水师不可;欲练水师,非购铁甲等船不可;欲购铁甲等船,非广筹经费不可”,“费各省数百万西凑东挪之饷,得外洋数十号至精极新之船……与北洋所购之船势成犄角,而广东、福建亦从此推广,联为一气,自闽海以达津沽,首尾相应,呼吸相通;但愿各口陆续添备,先有三四十号铁甲、雷、快等船,纵横海上,可期胜于十万陆师。”(31)并且表示,他“深以筹办海防毫无实济为耻,是以此次先从脚踏实地下手”(32)。看似气势恢宏,决心很大,但实际上只不过是兴盛一时的海防舆论的随声附和而已,雷大雨小,言行不同。他并没拿出什么切实可行的方案、办法,在任数年,在海军、海防建设上一直无大动作。
    此后刘坤一亦颇局蹐(他自1890年起再任江督和南洋大臣)。1891年(光绪十七年)时,有人鉴于南洋舰船状况,认定“遇有战事,断难得力”(33),主张干脆裁撤以节饷需费用。在总理海军事务的奕劻等人反对下,此议未得付诸实施。而在此前后已兼任帮办海军事务的两江总督刘坤一,却对振兴南洋海军仍是既无魄力,又无实着。当时北洋海军已成军有年,刘坤一分明知道“海防原议,俟北洋成军,接办南洋”,但他又认为,“南洋与北洋迥不相同”,北洋“非得大号铁甲兵轮,不足以壮声威而足悍卫”,而南洋“即有大号铁甲兵轮,于闽、粤亦鞭长莫及。而长江一线,六省均在上游,但能力扼尾闾,故自不能飞越。即浙江近在肘腋,易为犄角,似无须此等笨重之船,转难操纵自如”。他的最恢宏的计划是要求照北洋的“‘致远’、‘靖远’快船之式添购两号,加以鱼雷艇数号,合之原有兵轮,分布长江下游,与岸上炮台水陆联络,似尚可以支持”。而即使这样一个规划,也感到力不从心,束手无策,哀愁“度支拮据,从何掘罗?忝领财赋之区,苦无管、桑之策”,不得不“伏祈”李鸿章“统筹全局”,“指示机宜”(34)。此后,像关于“南洋添置兵轮一事,不唯经费难筹,办理亦无善策”(35)这类的愁苦无奈之言,更累累不断。当时财政困难、发展海军的费用难筹确是事实,但也不是不可以从诸多方面杜绝相当严重的靡费虚耗,节约和集中相当数额的款项用于发展海军建设,而处两江“财赋之区”为督的刘坤一更应当在这方面努力有所作为,但他主观上就无此积极态度,着眼点只是把南洋局限在自守“家门”的海口和沿岸一线上,不但没有远海作战的目标,而且连当年李鸿章关于三洋各备大铁甲舰两艘,“一处有事,六船联络”(36)的那般立意也没有。另一方面,他也有生怕让李鸿章疑忌与之争竞抗衡的顾虑,便摆出一副甘拜下风的姿态。这样,南洋海军、海防建设的状况当然就很难乐观了。中法战后十来年间,添设舰船吨位有限,终未能达到一支真正的近代海军的起码标准。而此期的福建水师只是维持残局而已。广东方面倒是逐步建立起一支拥有舰船三十余艘、鱼雷艇十余只的水师,但总吨位不过一万四千余吨,力量还不及南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