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第一等级的天教僧侣们,享有种种封建特权,需要王权维护封建制度。第二等级的爵位是世袭的,他们在工商业发展、《价格革命》的冲击下,收入减少,经济地位明显下降,都寄希望于从国王那里弄到高官厚禄,把持要害职位以鱼肉人民。地方中小贵族即佩剑贵族也失去了原来在战斗中的主要地位,为保持往日的优越地位不得不投庇王权之下。城乡人民虽不断反抗,以图改变政治经济地位,但对城市工人,帮工来说条件还不成熟。而农民往往由于分散和小私有性的制约,他们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如1358年法国的“扎克雷起义”,口号是:“消灭一切贵族,直到最后一个。”但却在起义大旗上绘饰着王徽百合花。1594年-1596年的法国西南部“克洛堪起义”,人们总是寄希望于好皇帝。 如上所述,因资本主义因素影响而形成新的政治动向来看,也都是有利于王权的加强的。 从当时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力量比重来说,封建因素还稳居主导地位,但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因素已是王权借以和旧封建贵族势力相抗衡的不二法宝。黎塞留新政摒弃传统偏见,给资本主义发展以鼓励支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从当时历史发展趋势来说,君主专制本身就是一种进步的新事物,黎塞留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处理一些重大国内外事件中,始终以加强王权,提高法国国际地位为主旨。身为红衣主教,桃李天下,但从不使宗教情绪、私人情感惑乱原则。执政期间,黎塞留先后曾处死公、伯爵各一人,封建大贵族四十一个。亡命国外者更是不计其数,其中国王的龙母太后也在所难免,国王的兄弟也遭到了严励制裁⑧。 黎塞留上台前的法国,战乱迭起,烽火不断。1494年到1559年,长达65年之久的意大利战争余热末息,接着在宗教外衣掩护下的“胡格诺战争”(1562年-1594年)战火又起,正在国内一片混乱之际,德国、西班牙、英国又乘机插手支持敌对的各自一方。内乱外患的矛盾转嫁人民又不断激起民变,迫使交战双方的封建贵族妥协停战、全力对付人民起义。1598年,法王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规定了停战条约,但不无隐患的是:允许南方胡格诺派贵族保留二百多个军事堡塞,养兵二万五千,做为履行国王敕令的担保⑨。 尽管亨利四世为恢复战争创伤做了不少努力,但“对于国家制度却没有丝毫改变。……没有把反抗的力量消灭,王族各地方官员和胡格诺教派的势力依旧存在”⑩。 1610年,亨利四世被刺身死。其子年方九岁的路易十三登位,太后玛丽·美帝奇摄政,实权却操于女王宠侍孔契尼之手,他奢侈无度,造成国库枯竭,天主教贵族和胡格诺教徒乘机进攻,混战的局势故态复萌、一触即发。这种混敌局面只是到了黎塞留执政后才得以克服。 黎塞留作为吕宋代表曾参加了1614年的三级议会,由于他长期接触下层人民,深知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反对封建割据厌恶战争。黎塞留极力支持王权的统一事业,赢得了摄政后的注意,并被留用巴黎。因他多谋善断,处事有方,1616年被任命为国务秘书。 此时摄政后的政府,对内外均采取让步政策,企图靠赏赐和联姻来解决国内外纠纷。结果适得其反,那些因闹事而得到赏赐的贵族们得寸进尺,越发贪得无厌;和西班牙和亲政策,不但引起胡格诺教徒的强烈不满,而且使昔日国际盟友象荷兰、威尼斯、意大利一些小公国和德国北部新教诸侯都对法国表示不满。 黎塞留坚决反对妥协政策,极力主张对不法贵族严惩不怠。他除集合军队对付贵族们的联合反抗外,并无情地公布了著名贵族象孔德、朗格维尔和布荣等人侵吞公款的罪行,针锋相对地打击了贵族们的嚣张气焰。对外方面,面对法国宿敌德国哈布斯堡王朝(德国、西班牙都属于这个王室,新航路开辟后其势力延伸到美州等地)。黎塞留一反摄政后政府的屈从态度,对擅自出兵支持意大利萨伏意抵抗西班牙的多芬省总督不予追究。并派使节出使各盟国,强调声明摄政后政府的和亲政策不影响法国政府的外交原则,改变了法国在盟友面前的软弱形象。 1617年,路易十三发动政变,亲自执政。孔契尼被杀,母后被放逐到布洛瓦,黎塞留被流放到阿维农。母后不甘屈尊失政准备逃亡国外,1618年,黎塞留受王命劝说母后与国王和好如初,深得路易十三的赏识,因而使黎塞留在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得以沉浮荣升,1621年后,黎塞留渐得重用,1624年4月进入内阁,8月就接任了首相(11)。 黎塞留分析形势,总结经验,对路易十三提出了加强王权,提高王国国际地位的施政方略,并从政治、经济上进一步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首先,他认为胡格派贵族和群集玛丽太后周围对朝廷不满的天主教贵族们,不仅是王权集中的最大障碍,而且也是社会动乱的不安宁因素根源。为此他针锋相对地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积极的斗争。 1620年,那些对新政不满的贵族,庇身于玛丽太后周围,诽议新政策划谋乱。面对这一强大叛乱势力,黎塞留派兵镇压,由于人民痛定思宁拥护政府的镇压决策,贵族武装在强大的国家军队面前迅速土崩瓦解。 同年,胡格诺派贵族集会拉罗舍尔要求国王履行“南特敕令”的担保。黎塞留深虑他们有二百多个城堡和武装,为了集中全国兵力,纠集一切力量对付胡格诺派,放宽对叛乱贵族处理以联络他们和王室的情感。1621年,王军出击西征胡格诺教派,不久,罗亚尔河两岸的城堡被相继攻陷。只有蒙托邦的胡格诺教徒们在罗汉公爵的指挥下,顽抗不降。1622年双方谈判达成和议规定:胡格诺教派今后不许召开全国性的会议,除拉罗舍尔和蒙托邦外,其余城堡均有中央收回,但仍可保留宗教信仰。 黎塞留坚决要彻底消除隐患,于1628年到1629年间,先后相继三次率军亲征,最终夺回了拉罗舍尔、朗格多克和蒙托邦。首犯绳之于法,罗汉公爵被流放到威尼斯。此后,胡格谎派纷纷改宗天主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