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公元九六二年,德意志的国王鄂图第一踌躇满志地来到了罗马。年青的教皇约翰十二为报答鄂图帮助镇压意大利贵族叛乱之功,把一顶金光灿灿的皇冠戴到鄂图的头上称他为“神圣罗马皇帝”,而德意志王国从此也就得名为“神圣罗马帝国”。它的历史直至公元一八○六年始告终结。其实,这个帝国既不神圣,也不在罗马,更不是一个统一集权的帝国,而是以德意志各邦诸侯为主体的许多国家和民族在历史上的暂时的集合体。但帝国历史的来龙去脉却反映了帝国内部多种政治势力的复杂斗争,本文就主要问题作一概述。 皇帝同教皇争夺统治权 --围绕主教册封权的斗争 由鄂图第一建立起来的“神圣罗马帝国”是个极不巩固的帝国。德意志的诸侯们力谋独立自主,意大利的贵族也时起叛乱,而帝国的皇帝们决不愿放弃在在本国的地位,以及在意大利的利益。为此,帝国的每一个皇帝都得一切从头做起,先在国内平服诸侯的叛乱,然后再出征意大利。 公元九七三年,鄂图之子鄂图第二(973-983)继位。不久,巴伐利亚公爵爱吵咀的亨利叛乱,鄂图第二领兵镇压,并在他的领地上分立几个诸侯,以削弱他的势力。此后,鄂图第二自觉在国内势力已经稳固,便又兴兵远征南部意大利。结果于九八三年战败,同年死于意大利。其子鄂图第三继位时,年仅三岁,其母摄政,皇权微弱,国内大诸侯乘机争权,易北河以东的斯拉夫人也纷起反抗德国的侵略,把日耳曼人逐回易北河之西。 九九五年,鄂图第三亲政之后,竭力加强自己的权力。为此,他继续遵循祖辈们的基本国策;制服诸侯,侵略意大利,维持他那个四分五裂的帝国。 原来意大利的地方贵族,经常把持教皇的选举,皇帝不易统治。鄂图第三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遂于九九六年远征意大利,立其表兄布鲁诺为教皇,称格列哥里第五(996-999)。后来又将他的老师几伯特选为教皇,称西尔维第二(999-1003)。他处决了罗马的统治者克雷森西厄斯,自己定居于罗马,大兴土木,以恢复这座城市的昔日豪华。为了夸耀帝国的荣光,特在他的印玺上刻上了“罗马帝国的光复”几个大字。如此不切实际的狂想,任意的挥霍,无耻的掠夺,更加激起罗马人民的不满。鄂图第三怕留在罗马有危险,一○○一年,乃迁居意大利北部,第二年就病死在那里。临死之前,他念念不忘上承查理大帝的帝统,立下遗嘱,命令死后把他的遗体葬在阿亨查理大帝的陵寝之旁。 鄂图第三死后无嗣,他的堂弟巴伐利亚公爵亨利第二在争夺王位的斗争中获胜,被选为日耳曼王。但意大利的诸侯和主教们拒绝承认,另选阿尔多伊诺为意大利王。亨利第二立即大兴问罪之师,侵入意大利,于一○一四年最后击败阿尔多伊诺,在罗马加冕为皇帝。意大利与德意志在形式上又重归于一统。 公元一○二四年,亨利第二死后,卡林西亚的公爵康拉德第二被选为日耳曼王(1024-1039),建立了法兰克尼亚王朝的统治。 康拉德第二鉴于前朝由于依靠和扶植大的教会封建主,结果反而造成对王权新的威胁,因此他改弦易辙,依靠人数众多的骑士阶层,与大封建主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十一世纪三十年代,康拉德第二向西合并了勃艮第,向东迫使波兰纳贡称臣。到四十年代,亨利第三统治时期(1039-1056),法兰克尼亚、巴伐里亚、士瓦本都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之下。皇帝自恃力量强大,迅即向外扩张,先后使波兰、波希米亚沦为帝国的附庸,同时还把自己的势力指向教会。 十一世纪上半期,意大利的贵族为争夺教皇的权位,同时期立了三个教皇,相互争斗,难分难解,最后要求皇帝裁决。亨利第三立即抓住这个良机,于一○四六年进军罗马,把三个教皇全部废黜,另派日耳曼神甫去做教皇。罗马贵族大为不满,暗杀了这位来自德国的教皇。亨利第三再派一个,又遭暗害。一○四九年,亨利第三选派其亲属图尔伯爵布鲁诺去当教皇,称利奥第九(1049-1054)。同时,他还规定把封建册封仪式和教会授职仪式合并在一起进行,由皇帝赐予主教以指环和权杖作为表示主教权力的象征。这样,皇帝与教会的矛盾开始激化起来。 一○五四年和一○五六年,教皇利奥第九和皇帝亨利第三相继死去。德意志的僧侣贵族利用刚继位的亨利第四(1056-1106)年仅六岁,其母艾格尼斯摄政,王权弱小的机会,侵吞王室财产,兴兵作乱,造成德意志在政治上一片混乱。意大利的贵族则趁机于一○五九年选举一个意大利人为教皇,称尼古拉第二(1059-1061)。尼古拉第二是个不学无术的人,但政治上却有很大野心。他当了教皇以后,很快就与意大利南部的诺曼人结为同盟,对抗德意志皇帝,同时还召集宗教会议,决议把选举教皇的权力授予罗马的高级神职人员,摆脱教皇由皇帝任命的惯例。这样,皇帝只剩下一个空洞的追认权了。一○七三年,尼古拉的亲信希尔德布兰当上了教皇,称格列哥里第七(1073-1085)。他野心勃勃,秉承前任教皇遗志,唆使德国贵族反对他们的皇帝。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