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亚历山大传说在中亚(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北史地》 波伊勒 参加讨论

在《可兰经》中,我们读到左勒盖尔奈英(Dhul-Qarnain)--两角人(21),即亚历山大--如何遵循一条途径:
    ……直到他到达了日落之处,他觉得太阳是落在黑泥渊中,……随后他又遵循一条路,一直走到日出之处,他发现太阳正晒着一种人,我没有给他们防日晒的工具。……随后,他又遵循一条路,一直到他到达了两山之间的时候,他发现前面有一种人,几乎不懂[他的]话。他们说:“左勒盖尔奈英啊!高格与马高格的确在地方捣乱,我们向你进贡,务请你在我们和他们之间建筑一座壁垒,好吗?”他说:“我的主使我能够享受的,尤为优美;但全力扶助我,我就在你们和他们之间建筑一座壁垒。你们拿铁块来给我吧。”到了铁块堆满两山之间的时候,他说:“你们拉风箱吧。”到了他使铁块炽热显红的时候,他说:“你们拿溶铜来给我,我就把它倾注在壁垒上。”高格与马高格就不能攀登,也不能凿孔……(22)。
    在生活于萨曼朝统治者亦思马因·伊本·阿赫马德(Ismail-ibn Ahmad, 892902)时期的阿卜勒-阿拔斯·伊萨·布·穆罕默德·阿勒-马尔瓦兹(Abu'l-'Abbas Isab·Muhammad al-Marwazi)的权威著作中,日出之处的故事被编入了由十三世纪地理学者雅库特(Yaqt)详述的关于“雨石”起源的突厥传说。
    [一位乌大思]王子告诉阿卜勒-阿拔斯的材料说到,他的祖先之一如何在同其父争吵后向东方游历到一个地方,那里的居民告诉他,这地方是通不过去的,道路被一座山阻隔了。他们说:“太阳从山后升起,它非常靠近地面,所降之物,无不燃烧。”王子的祖先问:“那儿有任何人民或动物吗?”他们回答:“有的。”他又问:“他们如何能在你描述的条件下生活呢?”他们回答:“说到这些人民,他们已经移入地下和山洞之中,当太阳升起时他们进入地下和山洞,躭在那里,直到太阳离开他们,他们才出来。至于动物,他们利用他们熟知的石头,每一动物咀中衔一石块,抬头面向上天,投出一个覆盖它们的阴影,而后出现了一片云,在动物与太阳之间形成一道帘幕。”突厥王子进入那国土,发现它确如所说的那样。他与他的同伴袭击动物,收集石头,尽量把这些石头带回他们素来生活的故土,在那里这些石头被用来降雨下雪(23)。
    在英诺森第四派往蒙古的使者约翰·德·普兰诺·迦儿宾尼详述的一般传说中,在他的《蒙古史》(24)中,“日出之处”是成吉思汗侵略的国家之一。这国家的名称仅可得自新近由乔治·佩因特(George D·Painter)编辑的题为《鞑靼故事》的较详叙述,包括在附有所谓文兰(Vinland)地图的同一卷帙中:
    成吉思汗带领他的军队惊恐地逃走,离开右方的山[即里海山脉]向东北行进。终于在穿越沙漠的三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以后,他指示他们每十天吃一人,因为食物逐渐短缺起来。在这三个月后,他来到一个称作纳刺亦几坚(Narayrgen)的国家中的一座大山。纳刺(Nara)是鞑靼人对太阳的称呼,亦儿坚(Irgen)意为人,此即“太阳的人民”。他和他的人发现踩过的路迹,但不见居民,于是他们开始极度惊慌。不久他发现一个带着妻子的土著,便通过许多译员向他打听这个国家的人在哪里。他得知他们住在傍山的地下家室中,他扣留这妇人,而派这男俘去问他们是否决定出来迎战。当这人返回时天已破晓,在日出的喧嚣声中,鞑靼人伏在地上,脸面向下,许多人当即死去。这个国家的土著见到敌人,给了他们一次惨重的打击,杀死许多鞑靼人,看着成吉思汗连同残存者逃走,但是那掳获的妻子被他带去了。
    当鞑靼人自己告诉男修道士们时,她已同他们躭过一段长时间,而且毫不怀疑地断言前述国家位于世界的真正尽头,过此再不见土地,只有海洋。为此,由于极近太阳,当夏季日出来临,太阳升上大海,在那里可以听到浑然天成的激荡轰鸣之声,由于面对太阳与太空,在太阳穿过其黄道带进向南方以前,没有人敢于生活在露天地面,因为害怕即使照到亮光也会马上死亡或受到伤害。为此缘故,土著们在他们的山洞中击打巨鼓和其他乐器,以便用他们的击鼓声封住太阳的喧嚣声。越过这山,这里的国土肥沃富饶,但并不广大(25)。
    我要特别指明的是,这个故事的这种译文,与迦儿宾尼的较短报导十分相似,这报导特别提到它源自蒙古材料,而这一点得到了给予日出之地的蒙古名称纳剌亦儿坚即“太阳的人民”的证实。某些学者已经在纳剌亦儿坚中看出了日本--日本国(太阳本源之国)(26)的汉-日名称的蒙古语同义词。只有当这个由迦儿宾尼讲述而如今得到进一步描绘的故事孤立地被认作纯粹起源于蒙古的时候,这种解释方似有理。但显然这“太阳的人民”是与《基督教传说》、《可兰经》和十世纪突厥人关于雨石起源的传说中的穴居人相一致的。我们在一部称为《卫理公会启示录》的启示作品中找到了这个确证。此书编于临近君士坦丁第四(668-685)统治末期的叙利亚,译为拉丁文,整个中世纪迄至当代在欧洲大为流行(27)。这部作品中说到亚历山大穿越“远至所谓‘太阳的土地’的海”(28)。作者把居民与高格和马高格的人民混同起来,称他们为扎菲特的后裔,而且在该《启示录》最早部分,我们被告知,大洪水后百年挪亚所生的一子爱奥尼特被其父派往东方,在那里他抵达大海沿岸,“所谓太阳在那里升起”的太阳的土地(29)。这样,“太阳的土地”或“太阳的人民”的表述至少古至七世纪(30),而且可能被编入了由聂思脱里派传教团带往远东的《基督教传说》的译文中。
    我们业已听到《可兰经》的说法,亚历山大为何用铜铁建造一门以封闭山壁的隘口,这样限制了高格和马高格的土著。这故事使人注意到关于蒙古民族诞生或再生的传说的成分之一。十四世纪波斯历史学家拉施德丁最为详细地叙述了这个故事(31)。大约在拉施德时代以前两千年,蒙古人在一场与邻近民族的战争中几乎全遭消灭。仅有的残存者,两个男人和他们的妻子,逃亡到一片富饶谷地,四面围以高山和难以通过的森林:这谷地称作额几古涅·昆即“峻崖”。当岁月流逝,那两人的后裔生息繁衍,使谷地容纳不下他们全体了;他们一起商议有关发现某些通向外部世界的方法。山的某一部分有一处铁矿,他们收集起大量的木头和木炭,把它们放在有矿的山崖脚下。接着他们杀了七十头牛和马,用它们的皮做成了七十具风箱。而后他们燃烧起木头和木炭,一起鼓吹起全部七十具风箱,炽热使铁矿溶化了,形成了一条出路,通过这条出路,他们来到下面的广阔平原。
    这额几古涅·昆传说,非常象他们文化中的其他内容,看来是蒙古人从他们的突厥前辈那里借来的。有如汉人所称的早期突厥那样,突厥的传说讲到一座挖洞的山,他们的第一先人连同他的妻子牝狼在这里找到躲开敌人的避难处所。穿过这个洞穴,他们进到一片长满青草的平原,周围数百里,他们的后裔在那里生活了许多世代,直到他们从洞穴出来,定居在阿尔泰山南坡(3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