⑦瓦里斯·布奇(E.A.Wallis Budge)编译《亚历山大史,“伪装的卡里斯塞尼斯”的现存叙利亚译文》剑桥,1889年,页144-58。 ⑧见布奇译《在埃塞俄比亚的亚历山大书》(伦敦,1933年)页17-19;塞奥多·诺尔德克(Theadar Noldeke)《论亚历山大传说故事的贡献》(德文),《皇家科学院备忘录》哲学--历史类,38(1890)论文5,页11-17。 ⑨布奇《亚历山大史》,页144。 ⑩同上,页148。在“天窗”方面,我们有一种古巴比伦人二门观念的奇怪残留,这二门,一门在东方,一门在西方,太阳神萨马希经此而进行其越过世界的每日旅程。见下文,注30。 (11)布奇《亚历山大史》,页150。[冯承钧《马可波罗行纪》上册,页59,Gog译作峨格,Magog译作马峨格。--译者] (12)亚历山大之门的原来地点在梯弗里斯与符拉基卡夫卡兹(奥尔忠尼启则)之间的中央高加索的达里阿耳关Darial Pass。 (13)布奇《亚历山大史》,页153。在亚历山大传奇(关于此传奇见上文页219与注17)的埃塞俄比亚译文中我们被告知,铁匠们“拿大兽皮做成风箱,在那里用以吹火……”。见布奇《亚历山大史》,页142。风箱在传说的原始说法中必定已有描绘。参见《可兰经》的说法,以及首先是额儿古涅·昆的传说。 (14)布奇《亚历山大史》,页154。 (15)见诺尔德克,页31。关于Sabir侵入亚美尼亚与小亚细亚,见阿塞·克利斯坦森(Arthur Chrisitensen)《萨珊王朝时期的伊朗》(法文)(哥本哈根与巴黎,1936),页346-7。 (16)布奇《亚历山大史》,页156-8。 (17)关于萨鲁戈的雅库伯,见诺尔德克书,页30-32。 (18)见下文页224。 (19)见诺尔德克书,页32。至于一种英文译文,见布奇《亚历山大书》, 页2-213。 (20)见布奇《亚历山大书》页ⅩⅩ-ⅩⅩii。 (21)在《基督教传说》中,亚历山大说到上帝在他的头上做了他的角,“我可以用以冲倒世界诸王国,”见布奇《亚历山大史》,146页;参见页156,上帝出现在他的一个梦中,而且说,“我已做成铁角长在你头上,你可以用它们冲倒地上诸王国……”据布奇《亚历山大书》页25注1,“双角”之称“可能源自古代埃及, 亚历山大采用这个名称,因为它被用于利比Lidy的上帝阿蒙Ammon(Amen-Ra)。”至于左勒盖尔奈英(Dhu'1-Qarnain)的诸种穆斯林译文,见爱米里奥·加西亚·郭梅兹(Emilio Garcia Gomez)编译《亚历山大传说的一种源自西方的文本》[西班牙文](马德里),1929,页xIviii。注1。 (22)第十八章,页85-9。见洛德威尔(Rodwell)的译文(人人丛书),页188。参见穆罕默德宫廷诗人哈柔·伊本·骚别特(Hassan ibn Thabit)所撰韵文,尼科尔森(R·A·Nichelson)译,《阿拉伯文化史》(伦敦,1907),页18, 以及安德森的引述,其书页29,注1。[《古兰经》的这段韵文,参见马坚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页229。马坚译Gog为雅朱者,Magog为马朱者。--译者。] (23)见波伊勒(J·A·Boyle)《中世纪突厥与蒙古的珊蛮教》,《民俗学》83,页177-93(187-8)。 (24)最近与最全的译文由斯坦勃鲁克修道院的修女所作,收于克里斯托弗·道森(Christopher Dawson)编《出使蒙古记》(伦敦,1955),页3-84。 (25)斯克尔顿、马斯顿与佩因特(B·A·Skelto, Thomas E·Marston and George D·Painter)《芬兰地图与鞑靼故事》(纽哈文与伦敦,1965),页64与66。我省略了佩因特用以表明不见迦儿宾尼报导的斜体字。 (26)见斯赞斯尼雅克(B.B.Szczesniak)《关于新发现的鞑靼故事与文兰地图的注释》,《美国东方学会杂志》86,页373-6(页376);丹尼斯·西诺尔(Denis Sinor)《普兰诺·迦儿宾尼蒙古游记(1245-1247)拉丁译文中的蒙古与突厥语词》,收于李格蒂莱(L.Ligeti)编《蒙古研究》(阿姆斯特丹,1970),页537-51(544-5)。 (27)见安德森,页44-5。此作品被称为《伪梅塞第乌斯》,(Psendo-Methedius)因为圣梅塞第乌斯在四世纪初已殉难,而在手稿中则经常归诸其人。安德森在页49上说,“伪梅塞第乌斯的影响确实巨大,并且……可以提到萨库尔(Sackur)的叙述,即当中世纪时,伪梅塞第乌斯的影响仅次于卡农(Canon)与教会长老。此中缘故毋需远寻:当中世纪稍后时期基督教世界受到每一新的危险事物威胁时--蒙古的侵略和突厥向西甚至进展到维也纳墙--基督教世界在其直接需要与最黑暗的时刻中,在《伪梅塞第乌斯》中发现的不仅是最后战胜高格与马高格以及反基督势力的希望,而且是信念。”。 (28)见安德森,页46;恩斯特·萨库尔(Ernst Sackur)《西比勒的原文与研究》(德文)(海勒Halle,1898),页72。[西比勒是古希腊的女预言家。--译者] (29)萨库尔书,页63-4。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