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亚历山大传说在中亚(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北史地》 波伊勒 参加讨论

在这两种说法中,事实上,我们看到了由传说构成的预言的实现:在适当的时候,高格和马高格的人民--匈奴人、突厥人或蒙古人--将从他们的山岳突然出现并蹂躏外部世界。高格和马高格名称的沿革是极为奇怪的。在《创世纪》(33)中,马高格被称为扎菲特的诸子之一,而且这名称已被用来指相当于亚美尼亚东部与北部的高加索迤南地方。在艾则基也勒(Ezekiel)书(34)中, 我们读到马高格土地的高格将如何从他的地方来到北方的最远部分,他和追随他的人们“全都骑在马上,是一群伙伴,一支大军”。我们现在首次听到高格,而且马高格已成为他的王国,但不再是在高加索迤南。艾则基也勒关于高格入侵的描述确实已被看作西美里人入侵的回声,西美里人在临近公元前八世纪末时穿过达里阿耳(Darial),从草原来到南方(35)。最后在《启示录》(36)中高格与马高格被描述为土著,在一千年终了时由撒旦予以免罪释放,把他们集合在一起。于是往后就发生了他们和各种游牧民族联在一起的事情:在《关于亚历山大的基督教传说》中是为匈奴;接着是为突厥与蒙古;而原在中高加索的亚历山大之门的地点也不断移往北方和东北,以便同改变了的高格与马高格的身份相当(37)。
    现在我们来说进入黑暗土地的亚历山大旅程。有如我们已经看到,它已从传奇转为《基督教传说》。黑暗土地不是一个纯粹虚构的国家;它是中世纪甚至更早时期给予今苏联近北极地区的名称。当进入该地时,亚历山大命令其追随者带上给驹喂乳的牝驴,把驹群留在它们后面,使这些动物因为幼驹的缘故而可以发现它们的归路(38)。这故事变成了拉施德丁关于乌古思突厥同名祖先乌古思的传说的描述。乌古思及其同伴进入哈剌兀鲁黑(Qaranghulug),即黑暗土地, 骑上四匹牝马和九匹牝驴,他们的驹子被拴在边界(39)。这个故事马可波罗也知道。他说到“一个称作黑暗的省”,远在宽撒汗国,即白帐(汗国)领域的北方,今为中央哈萨克斯坦。他并且告诉我们,仿佛那是一个未加夸大的事实:鞑靼人为何穿入了这个省,在那里“太阳、月亮和星群不再出现……,但是经常黑得象我们处在黄昏时一样。”他说,他们去那里,“骑上有驹的牝马,他们把这些驹子留在这土地的边境;用这个方法,牝马能比人更好地发现它们的道路,牝马就回到它们驹群那里。”(40)
    就象业已指明的那样,这些故事的传播者必定是聂思脱里派人,他们在伊斯兰教出现以前已经把基督信仰扩展到整个亚洲(41)。这个教派的创始人是君士坦丁堡的主教聂思脱里。他的关于基督二性的教义遭到431年埃菲苏会议的谴责。435年聂思脱里派人自己在叙利亚组成一个教会,后来为摆脱正统教会的迫害而避难于波斯、美索不达米亚与阿拉伯。他们的传教士进入印度、中亚和远东。使徒圣托马斯传统上被想象为把福音带到了南印度,在那里有这个“叙利亚基督教徒”日,其礼拜仪式使用叙利亚语言。但事实上这些是聂思脱里派所作成的皈依宗教者的后裔。聂思脱里派的墓地已在今苏维埃中亚发现。至于说到中国,使我们获得聂思脱里派使团知识的是相当晚的传教士。1625年耶苏会士在陕西省西安发现了一块建于781年2月4日的碑,其上用叙利亚文和汉文记载了635年一个基督教传教士抵达中国宫廷,并蒙唐高宗皇帝(649-83)的允准在若干中国地方建造基督教修院。 此碑也记载了744年又一传教使团的到达与779年在西安一次宗教会议的举行(42)。即使在十一世纪时,在中国仍有聂思脱里派团体,但是他们并未残留更久。在仅见于马可波罗书一种抄本的一段文字中,他描述了生活在中国南部福建省的“一种人民”,他们宣称信奉一种特殊的基督教,但是他们已被证明实际上是摩尼教徒·摩尼教徒在这个省分非常众多,而且直到十七世纪尚未消失(43),在蒙古,我们没有迄至成吉思汗时代的关于基督教的确切资料,但而后我们听到多种部落全体或部分是聂思脱里信徒(44)。这类部落之一是汪古,他们居住在长城直北地区;他们诸王之一皈依了天主教,但后来改宗聂思脱里派。马可波罗称他为乔治王(Prince George),而事实上他的名字是George的突厥语对等词(45)。但是我们没有见蒙古的(即早期突厥国家的)基督教的书面记载。唯一的证据见于源自《关于亚历山大的基督教传说》的故事之中。这些由一位不知名的叙利亚聂思脱里派人编于七世纪的故事,已为东北亚诸民族长久熟知,以致其基督教的根源已被遗忘,而这些故事则成了土著传说的组成部分。
    --原载《民俗学》85,伦敦,1974。收于波伊勒的论文集《蒙古世界帝国》,伦敦,1977。
    注释:
    ①这是1974年6月12日向民俗学会宣读的一篇论文的原文。
    ②它首先由人道主义者庇尔·泡鲁·维吉里奥(Pier Paolo Vergerio),(1370-1444)翻译。在一封致西吉斯蒙德皇帝的信中,他指出阿里安远远胜过拉丁历史学家。见乔治·卡里(George Cary)《中世纪的亚历山大》(剑桥,1956)页238-9与页375-7。
    ③这是一个使用不当的名称。希腊文原文的第一个编者如此过高估计了他的手稿之一,在那里此作品被归于卡里斯塞尼斯,“以致他在扉页上安上了《伪卡里斯塞尼斯》的名称,而伪卡里斯塞尼斯从此作为一个别字留了下来。”见安德森《亚历山大之门,高格与马高格,及关住的民族》(马萨诸塞州剑桥,1932),页30。[卡里斯塞尼斯是古希腊哲学家,曾伴随亚历山大东征亚洲。--译者。]
    ④卡里,页356(在鲁斯教授所作附录中)。[克莱塔尔库斯是古希腊历史学家,曾伴随亚历山大选征,--译者。]
    ⑤槔克尔白黑《希腊亚历山大传奇的起源》(幕尼黑,1954)页188-9。
    ⑥关于朱留斯·伐雷里乌斯与雷奥的主要的中世纪资料出处,见卡里,页24-5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