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1984年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基本情况(续完)(2)
美国的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实际上是两次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它们和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一样,一直是我们比较重视研究的课题。从发表的论著来看,着重论述的是这两次革命的起因,认为它们是新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既不是出于“历史的误会”,也不是什么“社会的、道德的力量”所致(21)。学者们对近代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特别是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感到很大的兴趣。有的学者认为,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中“美国式道路”形成的原因是美国民主力量的强大,独立的自由农民在“自由土地”上不受封建残余束缚地自由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农场主(22)。还有的学者具体分析了促使美国农业迅速发展的各种条件,其中包括美国从未经历过封建社会,内战以后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以及政府制订的各项正确的政策和措施等(23)。 在研究美国内战史时,对林肯的评价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过去中国史学界一般都认为林肯是一个限奴派,不是废奴派。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观点。例如有的学者认为,林肯发表《预告性解放宣言》和《最后解放宣言》都是自觉的行动,并未受到外界的逼迫。他发动内战,主张联邦统一,不是为了“称霸世界”,而是为了消灭南方的奴隶制度。因此林肯应当被认作是一个彻底的废奴主义者(24)。另一些学者基本上赞成这种观点,但认为林肯的废奴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就任总统前,他主张对奴隶和平赎买、移殖国外,试图通过和平的政治斗争来实现历史性的革命改造。就任总统以后到内战前,他主张维护联邦两种制度共存的现状,反对奴隶制扩展。这是为前跃而后退,并不是从根本上抛弃反奴隶制政纲。内战爆发后林肯终于采取了坚决的废奴主义立场(25)。当然,坚持林肯不是废奴派者仍然不少。例如黄绍湘教授等曾撰文从林肯的思想、言论及其基本政治倾向,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林肯的论述,从美国一些主要史学流派对废奴主义者的评价等方面,论证了林肯不是废奴主义者(26)。 中国学者在研究资产阶级革命史中,对德国的统一和俾斯麦的评价也普遍感到兴趣。一些学者着重指出,德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俾斯麦对德国的统一采取了暴力,即所谓“铁血政策”。由于其主要矛头所向是国内外反对统一的势力,所以可以认为这是一种革命的暴力。俾斯麦在统一德国过程中采取了各种灵活的策略(27)。对于俾斯麦的对外政策,学者们也进行了热烈的探讨(28)。在评价俾斯麦时,尽管具体观点还不尽一致,但大多数人都认为既要看到他为统一德国所作的贡献,又要指出他的历史局限性;不同意把俾斯麦说成是“条顿超人”,也不赞成把他所完成的统一事业说成是“完整的罪行录”。 关于日本明治维新的研究,颇为引人注目。专题论文集《明治维新的再探讨》是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29)。关于明治维新的性质,大多数研究者倾向于资产阶级革命说,不过具体的理解各不相同:有的认为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有的则认为是“后进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革命”。仍有一些学者坚持资产阶级改革说,或是革命与改革两阶段说。有的学者还称之为“属于近代民族民主运动范畴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对明治维新的研究涉及的问题很广,如倒幕派、下级武士的阶级属性和作用,天皇制政权的阶级基础,日本原始积累的特点,“殖产兴业”政策和明治时期的教育等等。在这些方面都有各种论著发表。值得指出的是万峰研究员的《日本近代史》和《日本资本主义史研究》两本著作。其中对明治维新这一重要课题的论述,就其广度和深度来讲,都是颇有价值的。 近代欧洲工人运动的历史是近年来中国学者比较重视的另一个大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对一些重大的事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并对一些有关的历史人物提出了新的评价。 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创举。这一革命事件的历史从来就是新中国史学工作者认真研究的对象。但是,以往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公社的经验教训方面。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公社一百一十周年前后发表的一批著述表明,研究的领域在逐步扩大,研究的深度在不断加强。一些重要的论著涉及的题目有公社的历史前提及其历史渊源,公社政权的性质,公社原则的含义,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的地位和作用,公社领袖人物的功过,公社的工资制度,公社的文化教育措施,公社在中国的反响等问题。其中有些问题还引起了热烈的争论。前面已经提及的朱庭光主编的《巴黎公社史》,是我国学者集体撰写的关于这一课题的第一部学术著作。它通过比较丰富的历史资料,论证了公社革命的历史的必然性,着重阐述了公社作为无产阶级新型国家雏形的基本特征,公社实行无产阶级民主的伟大创造,以及公社革命者建设和保卫公社的英勇事迹。书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公社的各项重要法令、决议和决定,并通过这一点论证了公社革命和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该书的作者们力图将公社作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予以考察,阐述了公社与第一国际的关系,欧美各国无产阶级对公社的支持,并指出它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