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1980——1984年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基本情况(续完)(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史研究动态》 朱庭光 陈之骅 参加讨论

对于新经济政策的研究,近年来总的趋向是不断向纵深发展。很多研究者不满足于从整体上和一般的理论概念上阐发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必要性和新经济政策的实质,而是进一步分别从农业、工业、商业等各方面来具体研究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情况。从发表的著述来看,农业方面的研究题目有土地关系问题、雇工问题、合作社问题等;工业方面的题目有租让制问题、租赁工业问题、管理体制问题等;商业方面的题目有对私人商业的政策问题等。此外,有些学者还进行专题研究,题目有新经济政策与工农联盟、新经济政策与商品经济、新经济政策与国家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与俄共(布)党内斗争以及耐普曼的构成、性质和作用等。研究者提出了值得重视的见解,如有的人认为耐普曼不是一个“新生资产阶级”,它主要由小资产阶级和个体劳动者组成,对活跃和发展苏维埃国家的经济生活起了积极的作用。总的来说,中国学者对新经济政策有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有效地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它的某些原则对其他国家具有普遍意义。
    在研究“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本身的同时,我们还对列宁关于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多数人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在一切或大多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为前提的,而历史的发展却是革命首先在俄国这个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胜利。列宁是经历了一个反复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才找到了在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的。这种情况不仅丝毫无损于列宁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形象,而且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关于苏联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问题,多数研究者从肯定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的前提出发,着重探讨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这种模式的成就与弊端。
    二十--三十年代俄共(布)党内斗争也是学者们感到兴趣的问题。尽管这方面的原始资料比较缺乏,研究工作还是取得了不少成果。在布哈林研究中,郑异凡副研究员发表的一些论文是引人注目的。这位作者在他1981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在指出布哈林的理论错误及其根源的同时,对布哈林长期受到批判的某些理论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用所谓“半无政府主义”的提法,并不能概括布哈林在国家问题上的思想,布哈林也从未真正犯过“半无政府主义”的错误。1925年布哈林提出所谓“发财吧”的口号,是主张采取“消灭贫穷的政策”,其着眼点是发展整个国民经济,特别是正确处理工农业之间的关系。布哈林从未提过“阶级斗争熄灭论”,他在这方面的主要观点基本上是符合过渡时期阶级斗争发展的实际情况的(37)。这位作者在1984年发表的另一篇论文中着重评述了布哈林的经济思想,认为布哈林关于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具有独创性。他指出,所谓“落后型”的社会主义模式,是布哈林在苏联转入新经济政策时期大胆提出的一种设想。布哈林进一步阐述了列宁晚年提出的合作制思想,认为合作社是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还提出了劳动消耗规律的理论,要求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以及工农业生产、工业各部门和农业各部门的平衡发展。这些都是布哈林在理论上的贡献(38)。当然,在布哈林的研究中,也同其他若干问题一样,存在着不同的评价。
    关于美国由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重大课题。这是时代向历史学提出的一个新问题。以刘绪贻教授为代表的一些世界史学者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不同于自由资本主义和一般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个新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出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期间在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中迅速发展,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渐臻于成熟(39)。刘绪贻以美国为例进一步指出,罗斯福总统按照凯恩斯主义的政策迅速地推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美国建立了“福利国家”。这对美国工人运动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使美国的革命运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入低潮,从而暂时延长了资本主义的寿命。不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没有消除美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更剧烈的工人运动仍在酝酿中,因此目前仍然处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40)。
    与上述观点相联系,一些世界史学者认为应当重新评价罗斯福推行的“新政”。过去多数学者都认为,“新政”是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是美国统治集团为了挽救垂死的资本主义制度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它压制了人民的民主权利,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最近时期,除了这样的看法外,有些研究者还提出了不同的论断,认为“新政”是采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办法,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而全面地推向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从而局部地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关系,相当程度地改善了美国劳动群众的政治经济处境,暂时缓和了阶级矛盾(41)。有的研究者指出,不能以分析“新政”的阶级实质来代替对“新政”的全面评价。“新政”是美国历史上的一种进步现象。它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缓和了经济危机和由此激化了的阶级矛盾,使国民经济免于彻底崩溃,恢复了社会生产力;第二,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并为美国参加反法西斯阵营和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打下了基础;第三,为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统治提供了经验;第四,使美国和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对拉美国家实行“睦邻政策(42)。”关于“新政”的争论还涉及到“新政”与凯恩斯主义的联系和“新政”的阶级背景等很多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