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西欧城市的兴起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影响(3)
随着实物地租转变为货币地租,农民的经济越来越不稳固。造成这种不稳固的原因,除地主加重对农民的剥削之外,还因为农民此时已成为小商品生产者,他们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因而他们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那个深不可测的、完全由自发规律支配的市场状况。他们的生产条件互不相同,市场对商品的需求又不断变动。在这些因素反复交错的作用下,他们之间必然要逐渐走向分化:极小数人发财致富,家道上升;大多数人则贫困破产,造成了大量失地的劳动力。 地租形态的变革,也导致了封建贵族阶级的分裂。在货币的胜利进军面前,一部分领主在进款缩减和物价上涨的两面夹击之下陷入困境。他们按照庄园制惯例取得的贡赋足以维持他们旧式的生活方式。但不能使他们过着现在所企求的那种生活。他们既不能抗拒自己的新需要,又没有足够资力来满足需要,因此,许多旧日的贵族先是举债,再就是破产,最终成为过时的经济制度的牺牲者。这种情况在英国表现得最为明显。十六世纪英国的贵族本身从不经营农业,依靠长期出租土地(通常至少21年)获得收入。在商品经济发展,市场扩大的情况下也没有相应过渡到用新的方式经营农业。他们的土地承租人按惯例只付给他们以一定的租金,租金的大小不能由贵族随便变更。这种租金的实际价值日益下落。贵族所得的租金与同一块土地在短期租出去所得收入的对比等于一比十,换言之,贵族把土地长期租出去就要损失约计十分之九的可能收入。但是,他们的生活依然奢侈豪华。因此,很多贵族都债台高筑陷于无法偿还的困境。十六世纪末,曾经靠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分地发财的38家贵族,其直接继承人就有22家负有巨大的无法偿还的债务。(12)十七世纪初,据统计,41个贵族的财产总值为1241906镑,平均每人应有30000镑,但实际上其中只有16人超过平均数,可见大部分封建贵族破产了(14)。 另一部分领主适应了商品贸币关系的发展,以改变土地经营的办法来增加收入;或者还从非农业性的营业中发财致富。他们所渴望的已不是战争的光荣,而是物质的财富。他们最感兴趣的已是如何从自己的领地上增加收入。培根曾说过,使土地适合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要求,“是最自然的途径”。他还指出与他那时的许多贵族“同时身兼大牧畜家、养羊人、木材、煤炭和谷物商人,锡和铁的工厂主”。另一个同时代人也曾写道:“一个普通绅士总有一天会失掉发财的可能性的。为了发财,他还必须经营某些别的‘职业’”。在这些职业中,这个同时代人把商业放在首位,并得出结论说:“仅仅被犁拖着跑(亦即仅仅从事农业——引者),他永远也不可能发财。”(15)所以在十五世纪的英国“除了商人日见增加以外,乡间许多贵族也被贸易狂迷住了。”(16)1600年英国全部新贵族的财产超过大贵族、主教、高级僧侣以及富庶农民的全部财产三倍以上。(17)上述在英国发生的变化,应该说只是这一时期西欧历史趋向中的典型例证而已。 与西欧社会基本阶级结构发生变动的同时,导向资本主义生产成为统治生产方式和市民阶级转化为资产阶级的一些先决条件也正在形成, 城市的兴旺,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需要的变化和市场供应的新条件刺激着劳动技术和劳动工具的改进。十四、十五世纪在生产部门中水车的普及、风车数量的增加、机械钟、火药、火炮、纸、完善的指南针、印刷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冶炼技术的提高,金属加工方法的改进,踏板织布机的发明、海上送输从近海转向远洋运送大量货物等等,使生产力获得明显增长。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用大生产代替小生产的必要,并为实现这一历史必然准备了物质前提。为了适应某些商品的需要,劳动工具细分和改良,手工生产的专门化加强了,既有旧行会分裂为许多种行会和出现新行会。伦敦在十四世纪末只有50个行会,而至十五世纪中已有100个行会, 巴黎在十三世纪有100个行会,至十五世纪约有350个行会和商业团体。行会内的分工也有了发展,例如纺织部门工序的数量有近20种。所有这些就成为创立手工工场的最重要的物质前提。 英国呢绒制造业是工场手工业创立过程的最好说明。工场手工业最早出现在十四世纪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十五世纪已普及西班牙、捷克、德国等许多国家,而英国直到十五世纪末整个手工业还是比较落后。英国的呢绒制造业虽然也有相当规模,但是,主要流行在农村中的半工半农的还是家庭手工业。产品多半是半成品,要在佛兰德尔进行最后加工。起初,这种家庭手工业者只在生产品的销售上与商人发生联系,生产还是独立的。随着呢绒的销路日益扩大,商人从生产者手中购来的成品已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商业资本便直接作用于生产领域,商人开始把收购的羊毛,分配给当地的农村家庭手工业者进行加工,商人付给工资。这样家庭手工业者就成了为商人进行原料加工的雇佣劳动者,这种商人也就成为包买主。列宁指出:“为包买主工作,正是一种独特的生产形式,是生产中经济关系的一种独特的组织;这种组织是直接从小商品生产中产生出来的。”(18)后来,包买主逐渐把呢绒织造业的整个过程都控制起来,把分散的各执一业的家庭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形成了在其支配下的分散手工工场。随着城市行会的分化,商业和高利贷资本也插足进来,控制贫困的手工业者,并把农业手工业者引进城市建立手工工场,这些手工业者构成了无产阶级的前身。 最初工场手工业仍以手工技术为基础,劳动只是形式上从属于资本,劳动产品还是个体生产者的产品。但它以剥削雇佣工人为基础的生产,又和资本家工厂接近。以后由于十五、十六世纪新航路开辟和世界市场形成而来的要求激增,要求从根本上改造自头至尾由一个人完成产品的生产过程,所以十六世纪中叶以后,集中的手工工场逐渐发展起来。纽培利一个名叫杰克·温切孔伯的大呢绒业老板就佣有1040个工人,在他手工工场的大厅里有200名织工、200名纺工、100名梳毛工、50名刮毛工、40名染工、20名缩绒工,并且还有大量未成年的工人。(19)在一个屋顶下面集中大量劳动力实行协作和细致分工,为此后技术的进步和大规模的生产开辟了较大的可能。 工场手工业的生产意味着商品经济在一定广度和深度上支配了社会生产,意味着劳动力转化为商品,通过工场手工业可以使已经发展起来的商业资本变成为工业资本,成为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新生产方式的先驱者,从而为商品生产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创造条件。 在城市经济的影响下,资本生产的历史前提最终形成了。根据列宁的总结:“资本生产的历史前提是:第一,在一般商品生产发展到比较高的水平时,一部分人手里有相当数量的货币;第二,存在两种意义上‘自由的’的工人,一方面他们出卖劳动力不受任何拘束或限制,另一方面他们脱离土地和一般地脱离生产资料,这是无产业的工人,是只能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工人‘无产者’。”(20)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