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拿破仑帝国覆灭的原因和教训,我国史学界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所论述。本文则试图从大陆封锁政策的角度对此进行一些探讨,论述大陆封锁政策对法国和欧洲的经济政治影响,并如何动摇了拿破仑帝国的根基,加速了它的覆灭。 一、“大陆封锁”政策的制定及其战略构想 1806年11月,拿破仑发布了著名的《柏林敕令》,向全欧洲宣布:“不列颠岛处于封锁状态”①,禁止欧洲大陆诸国与不列颠岛的任何贸易和一切通讯往来。这是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开始全面实施的标志,寄托着他“以大陆战胜海洋”②,彻底打败英国、称霸欧洲、夺取殖民霸权的全部希望。这可说是路易十四以来英法争霸斗争最惊心动魄的一幕。还在督政府时期的1798年,拿破仑曾率军出征埃及,以切断英国通往印度的通道;1805年,帝国初建,拿破仑又结集数十万重兵于布伦港,准备横渡英吉利海峡,攻占英国本土。但这两次战略行动都因英国成功地组成了两次反法联盟而夭折。 但是,拿破仑并不甘心失败,他决定另择新途,即以进行直接贸易战的办法来打败英国。1805年奥斯特里兹战役的辉煌胜利,普奥的俯首称臣,以及次年《提尔西特和约》的签订,使拿破仑掌握了欧洲大陆的军事、政治、外交的主动权,又为他实施和扩大这一战略构想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英国是大西洋上独处一隅的岛国,海外贸易是英国经济的生命线,法国的经济学家得·哥尔认为:“当英国不能通过出口保持贸易的顺差来给大陆盟国提供经济援助时,它将不可避免地陷入经济困境。”③拿破仑也深信,用封锁来断绝其对外贸易,不仅在不列颠,而且在海外,“英国将看到它的船队满载着无用的财物在他们声称是唯一霸主的海洋上游弋,徒劳无益地寻找一个港口接收他们的货物。”④那么,英国就会陷入财源枯竭、经济紊乱的困境,生产过剩的危机就会接踵而来,社会矛盾就必然随之加剧,那时英国就不打自垮了。 另一方面,拿破仑还考虑到法国是自给自足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还不如英国,法国的商品在市场上无法同英国竞争。他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发达的生产力就不可能强盛,而如果不实行保护关税的政策,生产力的发展就会失去保障。”⑤为此,他曾对他的大臣们说:“你们千万不能忽视英国的商业在海外占据优势这一事实,因为它是海上的霸主,而与之抗衡的是,法国在欧陆上是强大无比的,所以应竭力使它的商业在大陆上占据优势,不然的话,一切将不堪设想。”⑥ 由此可见,拿破仑设计大陆封锁政策是期望达到双重目的。一是将英国的商品排挤出欧陆市场,以此来打击英国的经济,从而不战而胜;二是用封锁来保护法国工商业的发展,增加其对外贸易,调整欧洲的经济秩序,使法国成为经济强国,缩短与英国之间的差距,即使法国暂时还不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话,也可望代替英国成为“欧洲工厂”⑦。拿破仑深信,虽然英国控制着海洋,而他却统治着欧洲大陆,而大陆作为丰饶富产之地是必然战胜苍茫无物的大海的。 二、大陆封锁与法国的经济政治危机 大陆封锁政策从1806年开始实施,随后不断扩大升级,直到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灭后才宣告失败,前后历时七、八年之久。那么,在拿破仑帝国的丧钟敲响之前,它给法国的经济、政治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大陆封锁的初期,拿破仑的封锁政策得到严格的执行,从而切断了英国同欧洲正常的贸易往来,阻止了英国的商品进入欧陆市场。拿破仑凭借其在欧洲大陆上的军事、政治统治地位,使法国几乎独占了这个市场,法国的商品倾销到欧陆各国,从而促进了一些工业部门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棉纺工业在封锁初期发展较快,例如上莱茵省的主要工业部门的就业人数1805-1806年总数为56,700人,1807年为49,000人,1808年为40,800人,1810年为59,400人(危机爆发前)。在1810年的总人数中,大约有44,000人(几乎占四分之三)在各个棉纺厂工作,而在米卢兹附近就有22,000人(占37%)⑧。米卢兹因而被称誉为“法国的曼彻斯特”。此外,南特、弗兰德尔、巴黎、凡尔赛等地也因棉纺业的发展而繁荣。毛织业开始占据欧陆市场,丝织业更是历史悠久,工艺精细,誉满全欧,这时的里昂成为欧洲丝织工业的中心,冶金工业也开始采用以煤为燃料的熔炉,大大提高了生铁的产量。革命前的1787年,法国生铁产量为61500吨,1812年增到99000吨⑨。昂赞的矿业非常兴旺,洛林成为炼铁的中心。 在大陆封锁政策的保护下,法国的纺织、化工、冶金等业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这种发展不是建立在先进的技术和大工业制度的基础之上,也不是在市场上自由竞争中发展起来的。因而“它不能归功于法国制造业主的创业精神,而是强迫消费者为法国作出牺牲,以及法国在内陆市场上强制性的支配权的结果。”⑩所以,这种在“保护屏障”后面的发展是暂时的、虚弱易碎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