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对实质推演概念的基础上,中世纪逻辑学家建立起了绝对实质推演的规则系统。绝对实质推演相当于现代逻辑的严格蕴涵。首先,从反映绝对实质推演特点的两条规则来看,一条是“从不可能的东西可推出任何东西”,另一条是“任何东西可推出必然的东西”。这两条规则在严格蕴涵系统中也有,它们反映的是严格蕴涵的特点,就是说两个系统反映的特点是相同的。其次,从所建立的系统来看,在绝对实质推演基础上建立的系统的规则就是严格蕴涵系统的定理,如“如果一个命题是不可能的,则它与另一个命题的合取也是不可能的”(19),“前件是可能的,后件也是可能的”(20)。由于绝对实质推演系统是对任何时间都成立的,它比当下实质推演系统更强,因此,在当下实质推演系统中成立的推演在此系统中不一定成立,如“如果是白天则苏格拉底在散步”。最后,从其对“不可能”的解释来看,在严格蕴涵系统中,“◇”是个基本的算子,刘易斯和兰福德把它解释为最广的意义,即“逻辑的可能性”。就是说,一个东西如果不是包含逻辑矛盾,那么它就是可能的;而“-◇”(不可能)则被理解为最狭窄的意义,即“逻辑的不可能”。也就是说,一个东西如果是不可能的,则是逻辑上不可设想的。他们要用此概念表达某种联系的必然性。中世纪绝对实质推演中的“不可能”是一种意义的不可能,它根据于词项之间的联系,它是无时间限制的,他们就是要用这种时间性来表达某种内在必然性。一些逻辑学家虽然使用了时间变项定义实质推演,但并没有明确陈述出来,而拍力和布里丹等人则明确使用了时间变项。“在推演中,一些是绝对的,一些是当下的,绝对的就是指所有时间都成立的推演,如‘人在跑,所以动物在跑’。当下推演则是对某一特定时间,而不总是成立的。如‘每一个人在跑所以苏格拉底在跑’,此推演并不总成立,而只是在苏格拉底存在的情况下才成立。……在每一个有效的绝对推演中,不可能前件是真的而后件是假的。因此,如果在任何情况下前件可能真而后件是假的,则此推演就不是有效的;而在当下推演中,不可能前件当下(即在推演成立的特定时间内)真而后件假。”(21)这种用时间性表达必然性在古代也并不罕见,因为在他们看来,必然性与永恒性具有一定的联系。如亚氏在《动物学》中就用时间概念来说明必然性:“必然性就是总是发生,……一切事物的存在是必然的,则它是永恒的;如果一个事物是永恒的,它的存在是必然的。”(22)斯多葛学派的第奥多鲁也用时间变项给条件命题下定义;“一个条件命题是真的,仅当过去不能现在也不能开始于真而结束于假”,而根据他对必然性的定义--现在是真的,并且将来不是假的东西,可把此定义变为:必然不是开始于真而结束于假。也就是说,第奥多鲁之所以用时间来定义,就是要表达某种必然性,即前件与后件之间的某种必然联系。所以,从不太严格的意义上说,绝对实质推演的“不可能”,相当于刘易斯和兰福德的“逻辑不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