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纳粹德国的人口政策(2)
第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母亲的声誉和地位。纳粹政府意识到,为促使德国人口的发展,除经济上的资助和法律上的限定外,“充分的……宣传教育是必要的”,“首先我们的妇女组织必须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17)。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强调妇女结婚、生育的重要性,驳斥与纳粹理论相抵触的观念和态度,提高母亲的社会声誉和地位。纳粹政府号召妇女特别是年青妇女为“元首和民族”而生育,强调妇女返回家庭、结婚生孩子对维护“民族生存”和防止“种族灭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的确关系到保障我们民族的前途”(18)。针对妇女解放思想,纳粹宣传家辩解说,妇女结婚、返回家庭绝不意味着比男人卑贱,也不能证明其社会地位低下,“恰恰是她们作为母亲的地位和能力使其与男人平等,甚至优越于男人”(19)。为鼓励妇女多生孩子,纳粹政府向多子女母亲颁发了《德意志多子女母亲荣誉证书》,证书封面上醒目地标出:“世界上最美好的名字是母亲”,“保护德意志母亲是每一位德意志同胞的崇高义务!”(20)1939年5月10日母亲节这一天,为表彰多子女母亲的“杰出生育功绩”,政府一下子向300万母亲颁发了金、银、铜“德意志母亲十字勋章”(21)。 纳粹的宣传教育还渗透到正常的学校教育中。纳粹统治时期的一本生物课本这样写道:“元首的运动号召每一个国家社会主义者不仅要把他短暂而有限的生命贡献给自己的民族,而且还必须让他的遗产、他那神圣不泯的生命——尽可能多的子嗣——流传于世。我们必须做到:不仅能为德国而死,而且也能为德国而生”(22)。希特勒青年团的领导人甚至教谕青年,生儿育女是其应担负的“道义和爱国责任,如果可能的话,在结婚以后生育,如果必要的话,没有结婚也不要紧”(23)。 综上所述,在希特勒统治期间,纳粹政府采取了促进德国人口发展的政策。这种政策主要是以经济上的资助来推动实行的,并辅之于法律上的强制和宣传教育方面的鼓动。纳粹政府试图通过上述政策和措施促使人们结婚,鼓励妇女为元首和民族多生和优生孩子,从而使德意志民族不断增殖强大。 二 纳粹政府推行人口政策的结果如何呢?根据1942年德国帝国统计局局长弗里德里希·布格德弗所作的人口统计,30年代德国在婚姻和生育方面均有较大的增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旧德意志帝国”,1933——1940年八年间的婚数量大大超过了纳粹上台前八年。在1938年后的“大德意志帝国”(不包括波西米亚、摩拉维亚和波兰被保护地区),1938年婚姻数目为76.9万桩,1939年达到纳粹统治时期的最高记录94.4万桩。尽管由于战争爆发结婚人数有所减少,但1940年和1941年的婚姻数量仍为73.1万桩和59万桩。关于生育率的增长,在“旧德意志帝国”,1933年出生人数97.1万人,占人口比率1.47%;1934年119.8万人,占1.8%;1936年127. 8万人,占1.9%;1939年141.3万人,占2.03%。在“大德意志帝国”,1938年出生150.6万人,占1.88%;1939年163.3万人,占2.04%;1940年164.5万人,占2.04%;1941年152.8万人,占1.88%。1934—1941年,“旧德意志帝国”人口增加近280万,“大德意志帝国”则超过300万(24)。上述统计资料表明,在30年代,德国曾出现一种“婚姻繁荣”和“人口的重新上升……,而这种上升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未曾出现”(25)。 30年代德国的“婚姻繁荣”和生育率增长使纳粹政府得出结论,它的人口政策是成功的、婚姻和生育的增长是“德国人民对国家、无首和前途自发的、自愿的忠诚的证明……这300多万增加的人口事实上是‘忠诚之子’”。(26) 我们认为,30年代德国的“婚姻繁荣”和生育率上升并不能证明纳粹人口政策的成功,更不能证明“德国人民对国家和元首的忠诚”。理由之一是纳粹人口政策所要求达到的目标没有实现。纳粹政府所推行的人口政策,其意图是把生育率恢复到一次大战前水平,具体目标是:每一对夫妻平均拥有四个孩子,总人口增加60—70%(27)。但是,由于纳粹统治时期恶劣的生活条件以及多年以来所形成的双子女家庭发展趋势,德国妇女特别是那些在30年代结婚的年青一代妇女,不能也不愿提供纳粹政府期待于她们的生育能力。例如,在30年代的巴伐利亚地区,已婚农村妇女平均生育2.29个孩子,城市妇女平均生育1.63个,总人口平均生育1.76个(28)。1939年母亲节这天受到表彰的300万多子女母亲, 几乎无一例外地属于一次大战前的那一代人。到1941年,“大德意志帝国”人口增加了近280万,比1933 年增长了4.24%,年平均增长率为0.53%,这不仅距纳粹政府要求的总人口增长60—70%相去甚远,而且大大低于一次大战前1.75%的年平均增长率(29)。 理由之二是30年代德国的“婚姻繁荣”和生育率增长并非完全是纳粹人口政策作用的结果。不可否认,纳粹政府的人口政策尤其是经济上的资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刺激人们结婚和生育的作用。然而,如果把30年代婚姻和生育的上升完全看成是纳粹人口政策的结果,则不符合历史事实。实际上,30年代的婚姻繁荣及生育的增加产生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即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间隔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婚姻和生育不能不受到经济危机和战争的巨大影响。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德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大量失业和半失业造成的生活困苦使许多人的结婚愿望和生儿育女要求化为泡影或者被迫推迟。纳粹党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特别是通过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来消除失业,致使失业人数由1933年的600万下降到1938年的50万(30)。与此同时, 通过强化法西斯政权使国内政局趋于稳定,人民的生活相对好转,从而使人们的结婚愿望和生育要求成为可能。因此说,30年代婚姻和生育的增长具有明显的危机后“需求追补”的性质。1939年战争爆发前后,许多青年人匆忙成婚,婚姻数量之高创纳粹统治以来的最高记录。这是由于,在那些即将投身战场的男人看来,结婚能够稳定爱情关系并证明其合法,可以保证夫妻分离后的忠诚。在妇女看来,婚后可以合法地中止她们不喜爱的工作,可以摆脱政府所要求的名目繁多的、强制性的义务劳动。此外,禁止坠胎、难已搞到避孕工具、对孕女和产妇较好的医疗护理以及死亡率降低,这些因素也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生育率的提高。 所以,关于纳粹政府推行人口政策的结果,我们应当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刺激人们结婚、生育,促进德国人口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并没有达到激励妇女为元首和民族尽可能多生孩子的目的,从这一点来看,纳粹政府的人口政策并不成功。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