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阿拉伯国家的形成和伊斯兰教的产生(4)
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神权国家以后,势力壮大起来。后来麦加和麦地那之间经过几次战争,最后于630年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麦加贵族被迫妥协。 麦加贵族接受了伊斯兰教,并承认穆罕默德为“先知”;穆罕默德则承认保留麦加在宗教上的优越地位,定麦加为伊斯兰教的圣地。穆罕默德和麦加贵族的妥协,不仅是宗教上的妥协,而且也是政治上的妥协,原来的创教派和反教派都分享了国家权力。此后,伊斯兰教的地位就更加巩固,进一步向阿拉伯半岛其他地区传播。到632 年穆罕默德死时,整个半岛基本统一。 在雅典,从公元前八世纪开始通过梭伦改革到克利斯蒂尼改革,最终形成了国家。而阿拉伯国家是从库萨伊建立会议厅,中经阿卜杜勒·穆台列卜执政时期中央机构逐渐建立,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时最终形成。两者都是从氏族社会内部自身发展起来的。梭伦和穆罕默德都是阶级社会和国家形成过程中的社会革新派。梭伦出身于家道式微的贵族,比较了解自由民下层的疾苦,反映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政治观点,对雅典的贵族专政不满,要求实行社会改革,以缓和日益增长的阶级矛盾。他颁布解负令,取消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颁布“土地最大限度法令”,限制土地过分集中;承认私有财产的继承自由,消除所有制关系上的氏族制度残余,把雅典国家的形成向前推进了决定性的一步。而穆罕默德的氏族哈希姆族世代掌管麦加的水源和救贫税,同下层人民比较接近,在群众中颇有威望;穆罕默德诞生后,哈希姆族在麦加政治上的失势、穆罕默德的家道中落和青少年时代的经历,使他对下层人民的生活也深有了解。所以穆罕默德在麦加、麦地那传教时,提倡社会改革,谴责高利贷的盘剥,主张救济贫民孤儿,废除血亲复仇,主张缓和阶级矛盾,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代表了一部分开明氏族贵族的政治观点。穆罕默德通过这些社会改革的主张,以伊斯兰教为旗帜,争取下层人民对他的支持,和艾卜·苏福扬为代表的麦加贵族争夺形成中的国家权力。因此,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国家最终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完全可与梭伦在雅典国家最终形成中所起的作用相提并论,并且毫不逊色。当然,世界历史的发展不是过去历史事件简单的重复。梭伦是在雅典执政时通过法令来促进雅典国家形成的,而穆罕默德则是氏族贵族中的在野派的代表,他是以创立伊斯兰教的形式来促进阿拉伯国家最终形成的。 早期伊斯兰教是阿拉伯中部和西北部各部落从原始公社解体向阶级社会过渡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属于奴隶社会的思想体系。正如恩格斯指出:“创立宗教的人,必须本身感到宗教的需要,并且懂得群众对宗教的需要”(30)。阿拉伯部落原来信仰多神教,这是同阿拉伯游牧部落相适应的。随着麦加城的地位的提高,麦加城的主神安拉的地位也相应提高,受到阿拉伯其他部落的尊敬。贝杜因部落的原始多神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的需要,模糊的一神教观念已经出现。在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前夕,在阿拉伯中部、麦加、麦地那和也门等地区,已经出现一神教的哈尼夫运动,穆罕默德就是其中的宣传者之一(31)。随着阿拉伯阶级社会和国家的形成,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就是崇拜宇宙独一的神安拉的伊斯兰教的出现。正如恩格斯指出:“没有统一的君主决不会出现统一的神”(32),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适应了阿拉伯各部落历史进程的需要,在历史上有它的进步性。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第255页、第263页。 ②、⑦希提:《阿拉伯通史》,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1页,第26页。 ③、④、⑥、(28)伊本、赫尔东:《历史绪论》,第125页, 转引自阿赫默德·艾敏:《阿拉伯文化的黎明时期》,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第33页、第80页、第33页、第90—91页。 ⑤《古兰经》3:103,马坚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⑧马吉德·阿里·克汉:《穆罕默德——最后一个使者》,德里,1980年版,第33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60页。 ⑩《古兰经》6:151。 (11)阿昌巴:《中世纪东方各国史》,莫斯科大学,1957年版,第91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65页。 (13)吉勒姆:《穆罕默德传》,伦敦,1959年版,第53页。 (14)爱米尔·阿里:《伊斯兰的精神》,伦敦,1955年版,第3—4页。 (15)昂里·马塞:《伊斯兰教简史》,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20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