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初美国海军战争计划局长、海军上校罗亚尔·E ·英格索尔秘密访问伦敦,与英国同行进行了为期13天的英美海军参谋会谈,双方达成的“会谈记录”,是关于一旦与日本发生战争时两国海军采取联合行动的非正式协议,它探寻了双方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协同战略的初步基础,揭开了英美在未来的反法西斯战争中进行军事合作的序幕。 一 20世纪30年代,英美希望在未来的反法西斯斗争中进行合作的意图始于卢沟桥事变之后。面对日本对列强在华权益的直接进攻和柏林—罗马轴心的强化,以及英美在远东防御的空虚状态,双方都表达了与对方合作反对日本扩张的愿望。1937年11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为英美讨论联合对日行动提供了第一个机会,但由于双方自始至终在是否制裁日本的问题上各有打算,互不配合,互不信任,终于导致了会议的彻底失败。此后日本继续扩大侵略并加紧破坏以中国海关为代表的列强利益①。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感到,除非英美采取某种“显示武力”的威慑手段,否则必将造成“日本人事实上夺取了我们的财产而我们却没有力量去抵抗”②的后果。于是根据内阁会议精神,11月27日英国正式向美国提出了两国在远东进行“压倒一切的海军示威作为最后支持对日本抗议的手段”,并希望为此进行海军参谋会谈的建议③。 然而美国当时认为英国建议的真正目的是让美国提供“压倒一切的”海军力量,因为在目前欧洲的形势下,英国根本不可能把大量的海军部队集中于远东水域,遂断然拒绝了海军示威的建议,仅同意考虑参谋会谈问题④。但双方经过半个月的交涉,美国仍未对此做出答复,直到“帕奈号”事件发生,才使这个问题的解决有了新的转机。 12月12日侵华日军在长江制造了击沉美国炮舰“帕奈号”、击伤英国炮舰“瓢虫号”的重大事件。事件发生后,英美舆论哗然,反日情绪激化。英国认为这是促使英美在远东合作的良机,便接连向美国重提海军示威或海军动员及参谋会谈的建议⑤,并强调英美合作不仅在远东而且在欧洲都会产生影响,只有这样做“才能不费一枪一弹保证世界和平”⑥。 美国对这一事件的愤怒情绪并不亚于英国,事件发生次日罗斯福总统就向日本天皇提出抗议,要求赔偿并保证以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⑦。但他对这一事件做出的最重要反应是决定与英国进行海军参谋会谈。主要原因是:第一,罗斯福认为“帕奈号”事件是日本决心把西方国家最终排挤出中国的明证,因此必须与英国海军就联合封锁日本的行动作出战略安排,为一旦事态的发展真正需要在太平洋上对日本采取已经考虑许久的“隔离”日本的行动做好准备⑧。第二,为美国发展“大海军”排除障碍。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之后,罗斯福出于对两洋战争的担心,便寄希望于加快海军建设从而使轴心国家不敢实施它们的扩张计划。这个想法最早是在12月初的一次内阁会议上提出来的⑨,“帕奈号”事件的发生促使罗斯福决心采取行动。12月14日,他要求海军作战部长李海提出他的关于把1938年的海军造舰计划扩大到超过1936年伦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所规定的限制程度的意见⑩。该条约规定英美法三国的主力舰不得超过标准排水量35000吨,舰上装置的大炮口径最大限度为16英寸(11)。因此在做出正式决定之前,美国必须设法使英国海军部同意放弃上述限制。 12月16日,“帕奈号”事件中的生还者带来了有关这一事件的详细情况,证明日本的行动是蓄谋已久的(12)。当天夜里,罗斯福便在国务卿赫尔的陪同下与英国驻美大使林赛举行了秘密会谈。总统主要谈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双方举行海军参谋会谈的问题。他希望安排一个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海军部之间曾进行过的那种会谈,当时靠这种会谈两国海军之间建立了有系统的秘密情报交流,收到了很大效果。他认为会谈要十分保密,并主张在伦敦举行,参与会谈的有关人员必须充分了解他们各自部门的计划,并表示如果决定这样做,他将在短期内物色一名合适的人员去伦敦。其次,这次参谋会谈的目的将是对日本实行封锁,并说明了封锁的目的、路线和时机。总统使用了他在芝加哥讲演时的用词“隔离”来表示封锁。他否认封锁将意味着战争,说明封锁的目的是切断日本的原料来源,它将在18个月后见到效果。接着他具体说明了封锁的路线应当从阿留申群岛、通过夏威夷、中途岛到菲律宾,然后到达香港;美国的责任区域到菲律宾,英国的责任区域是菲律宾以西。封锁的任务将由巡洋舰执行,而以战列舰殿后,但明确反对美国舰队以新加坡为基地。至于封锁的时机,总统认为必将是在下一个日本的严重暴行之后。第三,明确拒绝英国再次提出的海军示威或动员的建议,理由是这不仅对美国海军是不可取的,而且也不会对军人控制的日本当局产生任何效果。但他建议把预定于3月14日在夏威夷开始的海军演习提前两个月,并最终同意派一支巡洋舰中队访问新加坡。第四,考虑到欧洲的形势,总统不同意林赛主动提出的英国准备派8—9艘主力舰去远东的想法,认为这些军舰应当留在欧洲。第五,向大使通报了美国舆论正在好转。在会谈过程中赫尔只作了一次插话,表示在伦敦进行的任何关于英美联合行动的谈判都是不可取的,总统极为赞同(13)。这次会谈表明,目前美国坚决反对进行英美联合的海军示威或动员,也不打算立即进行罗斯福建议的对日本的“隔离”行动,而仅仅希望双方举行海军参谋会谈,建立有系统的秘密情报交流并为将来的联合封锁行动做出必要的安排。 在这次会谈的基础上,两国政府对即将举行的海军参谋会谈决定了他们各自的立场。 罗斯福的谈话在伦敦引起了强烈反应。外交部、财政部和海军部都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艾登对总统的长距离封锁日本的消息感到震惊,因为正如他在16日给林赛的电报中所说,他只希望进行海军示威或动员向日本显示武力,从而防止冲突,而绝不是一个战争行动(14),但“隔离”意味着制裁,制裁则可能导致战争。于是12月21日他在下院讲演中重申所谓无效制裁和有效制裁的主张:前者不值得采取,后者则意味着战争危险,即使不一定是战争。他声称没有一个人能在远东采取制裁行动,“除非他们确信他们有压倒一切的力量支持其政策”,但是“对每一个人来说,完全清楚的是不存在压倒一切的力量”(15)。他仍然主张说服美国同意当前能与英国采取海军示威行动,哪怕是“平行地”进行,也足以制止日本并使它多少尊重外国的权利和利益。因此他支持海军参谋会谈,希望会谈能对某些立即的行动细节进行研究(16)。为了会见美国谈判代表,艾登推迟了他的假期。外交部的另一位官员罗纳德也与艾登持同样看法,认为这个由总统拟定的计划或许其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奇想,但英国应当欢迎会谈,并考虑如果产生了对总统计划的需要,如何能把它变成现实的问题。外交部常务次长贾德干则认为当美国处于一种积极情绪之中时,双方相互的接触是基本的(17)。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