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理论的体会(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 卢烈红 郑自文 邹 参加讨论

其次,马克思论述了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真正原因是生产力与分工的高度发展。正是由于大工业即社会化大生产“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由于“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孤立状态”,形成了“民族国家”,才促使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而完成开创世界历史使命的则是资产阶级。
    再次,马克思揭示了世界历史的真实涵义:从横向上看就是指建立在生产力和分工普遍发展基础上的各民族间的普遍交往,每一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变革都有依存关系,都不可独立于世界历史轨迹而发展;从纵向上看,就是指在前资本主义落后的生产力、分工的基础上,历史只能被分割在狭隘的民族地域中发展,而“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则决定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必然会冲破国界走向世界。
    第四,马克思认为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是一个过程。世界发展为一个整体并非自然溶合的结果,“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第五,马克思阐明了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与共产主义革命胜利的关系,认为“每一个单独的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并在此意义上强调,“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共产主义“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根据交往发展程度,马克思将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社会形态,这就是,与狭隘地域性历史相适应的是人对人依赖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相适应的是人对物依赖的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与世界历史完全统一的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
    二、理论的启迪与现实的思考
    1.历史已经证明,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没有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获胜,一些落后国家之所以替代发达国家先行“跨入”社会主义行列,尽管原因很多,但却都必定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直接有关。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则为人们在考察资本主义矛盾运动时提供了一个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广阔社会历史背景下的新视野、新视角,从而避免了囿于狭隘民族范围的方法论局限。根据马克思上述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理论,合乎逻辑的结论必然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考察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既不能局限于各个单一民族国家,也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上,而必须着眼于“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达到国别性与世界性辩证统一的思维具体。
    以此考察世界历史进程,可以认为,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没有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获得胜利,根源在于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进程还没有完成,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而同时,正因为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行程还没有完成,才存在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才存在着“落后先行”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2.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生产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主要表现为生产的社会化还没有达到资本主义外壳所不能容纳的地步。正是由于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才使得资本主义的自身发展具有“弹性”和“螺旋式”的特点,也正是由于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又使得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世界范围内铺展和延伸,并由此派生出资本主义的种种矛盾。这些矛盾既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由不成熟向成熟阶段过渡中激烈动荡的历史时刻,又是发生在人类已经达到自我意识即科学社会主义已经产生并传播开的时期,于是在资本主义统治较薄弱地带的无产阶级循着历史的轨迹率先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生产的社会化特别是生产的全面社会化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成熟的标志,也就必然是共产主义来临的先兆和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讲,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必然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历史必然结果。
    3.在马克思看来,“不仅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且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都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每一个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变革都有依存关系”,“贫穷的普遍化”只能使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地域性的东西”而存在。所以,已经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国家,必须冲破国际资本的包围,主动地走向世界,大力发展生产力,吸取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才能真正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获得世界历史性的真正存在。
    4.“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实质决定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必然会冲破国界走向世界。但同时,世界性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最终形成,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的彻底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各种差距的最终消除,既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也并不意味着各个国家民族性的完全丧失和世界的完全融合。自世界市场出现之日起,个别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已不再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而是日益转化为有机整体与有机构成部分的关系。世界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多样性的有机统一体。“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不仅不排斥各国的民族性和特殊性,反而要以此作为基础。因此,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行程彻底完成以前,各个国家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应该受到尊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集中精力办好本国事情,不仅是实现国际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世界历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彼此开放,共同繁荣”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它们共同构成作为有机整体的世界历史及各民族国家行为的基本准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