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理论的体会(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 卢烈红 郑自文 邹 参加讨论

二战之后到60年代初,刚刚取得民族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商品交换中处于不利地位,发达国家的经济进步并未象它们所宣称的那样通过“涓流效应”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好处,相反地出现了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两极分化结果,迫使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内向型的封闭式战略,一方面强调自力更生,在国家计划保护下建立本国工业体系,另一方面逃避国际竞争,试图通过僵化的物资分配实现本国经济的自给自足。然而这种封闭观点与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冲突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断地在时间上延伸、空间上拓展,要求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孤立走向相互开放、相互联系。60、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国家认识到正确的战略是把握时机,积极加入国际市场,只有在国际竞争中才能使国内企业摆脱国家保护的温室,才能根据自身的优势,按照国际准则和国际标准来提高经济效益,才能最大限度地推进本国市场经济发展和整个国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东亚的香港、台湾、新加坡和韩国在70年代率先转向对外开放、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结果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超过美国、日本和西欧,以咄咄逼人之势成为国际市场上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步“东亚四小龙”之后尘,目前东亚的泰国、印尼、南美巴西等国也都实行了外向型战略的根本转变,并正在取得显著的成绩。
    我国建国以后长期遵循既无内债又无外债、自给自足的发展经济道路。改革以来,逐渐开放了沿海一系列工商业城市,并建立了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目前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三资企业增长强劲,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久的将来中国可望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合法地位,中国已越来越融入亚洲以至世界经济体系之中,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开放是巩固既有成就,力争更大更持久发展的关键所在。
    3.科学技术发展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动力,也是人类历史未来发展的重要源泉。历史之转变为世界历史是与科技进步息息相关的。15-16世纪海道大通,航运技术大发展,“欧洲的海洋探险家把有海上联系的各个分离的地区连成一气,为欧洲船舶打开了除两极地区以外的所有海域,”由此,从根本上突破了农耕世界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使多年来分散发展的历史逐步转变为整体发展的世界史,18世纪60年代始于英国的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由此国际分工、国际交换、世界货币、世界市场作为同一过程的四个方面形成和发展起来,共同构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9世纪后期,以电力、汽车制造、钢铁、化学等为代表的第二次产业革命进一步扩展了市场经济与国际交往的范围,国际分工和国际商品交换越出工业发达国家,触及到亚、非、拉广大初级产品生产国。19、20世纪之交,以西欧为中心、为帝国主义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所缠绕的整体世界终于最后形成。
    在西方资本主义先后两次产业革命后,中国的科技和生产力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不可同日而语,而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个差距导致了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地位与作用的巨大反差,这是至为深刻、沉重的历史教训。当今世界正经历着新的科技革命,以微型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光纤通讯等为代表的新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信息时代”的来临空前地缩小了国家间的自然距离,世界历史日益整合成为一部“地球村”的历史。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能否抓住时机,大力推进科技研究及其和现实生产力的转换,决定着我国能否在下个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进而成为科技大国、经济大国。
    总之,20世纪是更伟大的人类历史的转折时期,在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跨入21世纪的时候,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必须迎接挑战,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积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融汇到国际经济的宏阔体系中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世界历史的鸿卷中写下壮丽的一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