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近代化和英国家庭体制的变迁(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谢天冰 参加讨论


    
    从表可见,到了工业化关键的1851年,虽然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10-14岁男孩仍有36.6%,女孩仍有19.9%的比率被雇用,而15-19岁的男孩几乎全部(90%)不但离开家庭,而且离别学校而走上谋取自立生计的道路。
    二是男女青年头婚年龄的大龄化。早婚是传统社会家庭体制的另一特征。中世纪英国合法婚龄是男14岁、女12岁。随着传统社会的以大家庭为主的家庭体制向工业社会以核心家庭为主的家庭体制的转变,生计和经济自立成了婚姻和建立小家庭的必备的条件。一个14、15岁或15-19岁的孩子要在艰难和竞争的环境中谋取到维持一家人生计和住房这个建立核心家庭的起码条件,少则要8、9年,多则要9、10年。由于不同地区或郡县孩子就业的机会和年龄有差别,因而各个郡县男女第一次结婚的平均年龄也产生了差异:如1600-40年,英国男子头婚的平均年龄分别是:赫里福德郡为29.1岁、莱斯特郡29.2岁、德文郡27.4岁、兰开夏郡27.8岁、剑桥郡26.7岁;而女子头婚平均年龄依次分别是25.3、25.9、27.3、24.8和24.8岁。(27)道德家菲立普·斯塔布斯1583年也抨击一些青年人在没有足够生计保障就生活在一起的早婚倾向。可见,晚婚是家庭体制变革的一个必然结果。英国在工业化或近代化基本实现的20世纪初,结婚平均年龄是男27岁、女25岁,与中世纪的14或12岁相比,真可谓是“晚婚”了。
    三是家庭平均规模的缩小化。以大家庭占优势的传统农业社会,家庭平均规模起码在8、9或9人以上,这样的家庭结构适应于农业社会生产和政治的需要。 随着工业化或近代化进程,家庭体制的变革,核心家庭的优势,必然产生了家庭平均规模日益缩小的趋向。16-18世纪是欧洲近代化国家关键的年代,英国家庭平均规模缩小到4.75人。与此紧密联系的是,9人以上家庭百分比的下降,如英国在17世纪,这样大家庭的比重只占5%。(28)这种家庭个体化的倾向是上述家庭观念个体主义化的体现,更是工业化、都市化和商品化(即近代化)的必然结果。因而,可以说,家庭平均人数的减少是现代化进程的尺度。
    总之,从大家庭到核心家庭的转变体现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核心家庭也不是走到社会和家庭体制演变的最后一步。在现今发达国家,现代社会家庭体制也因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原因或其他各种因素而受到震荡;总生殖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离婚率猛增和私生和婚外生率的提高,以及空巢家庭和单亲家庭比重增长等等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应当引起我们关注,并引以为戒。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页。
    ②M·F·尼姆科弗和R·丰德尔顿:《家庭类别和经济类别》(Types of Family and Types of Economy),《美国社会学杂志》66(1960),第215-225页。
    ③(美)加里·S·贝克尔:《家庭经济分析》,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277页。
    ④W·古德(Goode):《世界革命和家庭模式》,转引马克·赫特尔:《变动中的家庭--跨文化的透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版,第1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