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英国中世纪后期商业政策的转变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学习与探索》 顾銮斋 参加讨论


    14世纪中叶之前,英国经济发展还处在较低水平,生产的产品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生活资料如食品的供应缺乏保障。粮食产量不高,温彻斯特主教领地的庄园小麦、种子与产量之比为1∶3.9。①这一比例大体代表英国小麦生产的平均水平。产出的粮食除留作种子的部分,剩余很少。所以,齐波拉认为,7~8位劳动力的生产所得,除维持自身生活外,仅能养活2~3人。②这种估计当然有些过分,但一个五口之家,在有两个劳动力劳动的情况下,生活比较困难是符合实际的。生产资料如原料的供应也不宽裕,除了羊毛较多可以出口外,其他不少种类同样比较贫乏。基于此,人们把保证人民基本生活、生产资料的供应看作统治者的主要职责,国王和政府官员们也视之为自己努力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保证供应呢?
    在世界史上大致相同的时期内,英国面临的问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但在不同国家,解决方式很不相同。例如中国,主要是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求得自给自足,而对商业不但不予重视,反而加以抑制。英国政府则不同,国王对农业生产漠不关心,而把主要精力置诸商业,通过国家法令的形式限制或禁止国内贫乏物品如粮食的输出,吸引、鼓励人口,从而达到供应目的。这使政府商业政策呈现着显著的供应性质。爱德华三世统治时期,政府关于商品进出口颁令情况的统计反映了商业政策的这一特点。③
    
    如上表所列,出口栏中,禁止出口令次居第一位;进口栏中,特许进口令次居第一位。而禁止出口和特许进口都为了一个目的,即保证国内的物资供应。另外,特许出口并不一定代表与禁止出口相反的意义,换句话说,特许出口令的颁布不一定与供应政策的精神相矛盾,至少在三种情况下如此:第一,对于某些商品,政府并不情愿出口,但又难以杜绝,所以给予特许,意在限制商品出口量,这与政府供应政策是一致的;第二,给外商以特许在很多情况下是为了使更多的外国商品进口;第三,王室特许出口令状往往是在特许物品业已满足或基本满足的情况下赐予的。例如粮食,常常规定只有在国内价格低于国家规定标准时,即粮食供应达到一定量时才特许出口。由于这时商业政策具有突出的供应特点,西方学者称之为供应政策(Policy of Provision)。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