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7、8卷记载了141届“奥林匹亚德”年间的史事,主要有以下八项:(27) (1)卡布亚与迦太基联盟。帕德利亚向迦太基投降。(2)叙拉古与迦太基联盟。(3)马其顿与迦太基联盟。(4)安提柯三世进攻沙的斯。(5 )罗马围攻叙拉古。(6)马其顿攻占伊利里亚之里苏斯。(7)汉尼拨攻占他林敦。(8 )罗马攻占叙拉古。 以上诸事,均按时间顺序排列,明显可以看出罗马在康奈战役惨败后,地中海局势的动荡变化。卡布亚和叙拉古倒向迦太基,帕德利亚向迦太基投降。马其顿趁火打劫,在伊利里亚扩张势力。而罗马围攻叙拉古和汉尼拨攻占他林敦,则是康奈战役之后两强军事较量的继续。安提柯三世进攻沙的斯,又成为引发十几年后叙利亚战争的原因之一。波氏通过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这场战争,不仅反映出两强势力的消长,它更为一根无形的引绳把地中海世界牵动起来,形成一系列连锁式分合战和的反映。 总之,波氏组织安排史事,无论是按编年体时间顺序,还是破例叙事,都是为了“体现一个观点”,(28)即向人们显示出,由于罗马的征服活动,地中海世界已紧密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对于罗马征服地中海地区,波氏主要是通过四次大战,即第二次布匿战争,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叙利亚战争和第三次马其顿战争来记述的。波氏记述这四次战争不仅从时间方面表现出地中海地区统一于罗马的历史发展连续性,而且又围绕各次战争从空间大范围展开地中海诸国的历史活动,并且从这些活动的联系中揭示了四次大战之间的因果联系。这实际上已经涉及到历史纵向运动与横向运动的关系问题。 罗马与马其顿的第二次马其顿战争(第145届“奥林匹亚德”,200—197B·C),波氏在《历史》第17、18卷作了详细的描述。波氏认为,这场战争“导源于罗马和汉尼拨的战争”,(29)并对此作了详细的分析。他说,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马其顿与迦太基结盟反对罗马,以便有利于自己向外扩张势力。马其顿在伊利里亚、色雷斯,希腊等地扩张。马其顿的扩张活动必然引发它与地中海其他国家的矛盾。例如帕加玛、罗得斯与马其顿发生武装冲突,埃及、希腊亚加亚联盟和埃陀利亚同盟对马其顿的强烈不满。由于马其顿势力的不断膨胀,它已形成一股新的抗衡罗马的势力。而遭受马其顿侵害的国家和地区纷纷投向罗马,希望得到罗马的支持和保护。马其顿在伊利里亚的扩张,已经直接侵犯到罗马的利益。因此,当第二次布匿战争一结束,罗马便发动了对马其顿的第二次马其顿战争。波氏在记述第二次布匿战争同时,十分深刻地描写了罗马与迦太基两交战国之外其他国家特别是马其顿的活动,及其引起地中海局势的新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地中海地区的矛盾焦点由罗马与迦太基转移到罗马与马其顿,从而揭示了第二次马其顿战争的根源。 《历史》第19至21卷重点记述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后的史事及叙利亚战争(第147届“奥林匹亚德”192—188B·C·)。(30)波氏认为,叙利亚战争同样导源于上次战争。波氏说,第二次马其顿战争期间,塞琉古表示中立未介入战争,但却乘罗马与马其顿交战,无暇他顾之机,在叙利亚南部、小亚细亚南部及色雷斯沿岸地区大肆扩张。塞琉古的扩张活动不仅引起了它与埃及、罗得斯、帕加玛等国的尖锐矛盾,而且对罗马的海外利益也造成严重威胁,被认为“是向罗马进攻的准备”。(31)希腊各邦也因各自的利益分裂为亲罗马和亲塞琉古两派,如埃陀利亚人在第二次马其顿战争中支持罗马,但在战后并未得到任何好处,遂与罗马反目为仇,投向塞琉古,等等。波氏十分细致地描写了第二次马其顿战争以来地中海诸国的活动及其联系,揭示了这些国家为谋求自身利益重新分化组合所形成的罗马和塞琉古两大敌对阵营,从而导致了叙利亚战争的爆发。 《历史》第27至29卷描写罗马最终确立地中海世界霸权的第三次马其顿战争(第152届“奥林匹亚德”,172—168B·C·)。这场战争与叙利亚战争相隔十七年之久。波氏用5卷篇幅(第22—26卷)记载了这期间的史事(第148—151届奥林匹亚德”188—173B·C·)。(32)在记载这些史事时,波氏明确表明,第三次马其顿战争“导源于罗马和安提柯的战争”。(按:即叙利亚战争)他写道,叙利亚战争期间,罗马以免去马其顿上次战败后未交清的赔款等为条件,争取其支持。菲力在派兵支持罗马同时,却另有图谋,乘机夺取色雷斯、特撒利亚的一些城市,企图恢复已往在希腊的势力。这不仅与希腊的一些城邦以及帕加玛等国家发生矛盾,而且威胁到罗马在希腊地区的利益。罗马要求菲力撤出他所占领的城市,菲力不肯从命。罗马与马其顿争夺在希腊的利益,终于演为第三次马其顿战争。这场战争以马其顿王国灭亡而宣告终结。 第三次马其顿战争结束,波氏认为罗马对地中海地区的征服已经完成。此后,罗马由力征天下变为统治天下。《历史》后十卷重点记载罗马如何巩固其统治的。例如塞琉古与埃及发生战争,罗马命令塞琉古军队撤出埃及。埃及托勒密八世与托勒密六世之间发生战争,他们分别向罗马元老院提出对对方的控告。罗马人褊护托勒密八世,支持他重新恢复在塞浦路斯的权力。对地中海国家的反抗斗争,罗马采取严厉的军事镇压手段,马其顿安德里斯克领导的起义、希腊亚加亚联盟领导的反罗马战争等,都相继在罗马镇压下失败。《历史》后10卷所记史事,由于未作整理,不如前一阶段史事组织得那样有系统和条理,但从中仍可看出一个明确的主题,即向人们表明,罗马人的统一是不可抗拒的。 综上所述,波氏《历史》(第3—39卷)采用编年史体例,叙事有明确的时间顺序,广纳历史事件,错综列国活动,显示出地中海世界由于罗马的征服活动而形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历史》一书写得最有特色的是公元前220年至168年这段历史。波氏记述这段历史时以罗马与迦太基、马其顿、塞琉古争夺演成的四次大战为主线,又围绕各次战争展开了地中海诸国的政治、军事活动。波氏注意到罗马征服战争对地中海诸国活动的深刻影响,同时也看到地中海诸国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矛盾和联系是促使罗马进行新的征服战争的重要原因。每一场战争的进行之中,已经包含着旧的战略格局的分解和新的格局的形成,酝酿为新一轮地中海世界大战,从而最终导致地中海世界统一于罗马之下。这实际上已经显示出历史的横向运动(尽管波氏仅注意到政治和军事两方面)推动着纵向运动的发展,纵向运动又影响着横向运动的变化。笔者在上文曾指出,波氏执着于其“实际历史”观念,从总体而言,没有建立对历史纵向发展连续性的认识,更没有建立对纵、横向运动关系的认识。但在记述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这段历史时,波氏已经注意到历史纵、横向运动联系的实际存在。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对这段历史作出如此深刻细致的观察和卓有识见的评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