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略两难局面和党内辩论 美国地面部队大规模参战及其狂轰滥炸,完全依赖巨大火力的战略(“消耗战略”)使劳动党处于前所未遇的两难局面。1965年下半年的几次战役证明,人民解放武装力量在火力、机动性和后勤供应等方面处于严重的劣势。如果按照用以打击西贡政府军的大部队进攻性作战方式同美军较量,将造成非常惨重的伤亡,甚至可能导致地面战争扩大到北方。但是,如果退回到游击战阶段,南方革命同样将陷入严重的危险之中。人民解放武装力量将丧失战场主动权,可能被掌握最现代化装备的美军任意分割和消灭,而且士气可能由于全面退却而严重受损。 这一两难局面导致劳动党中央内部关于基本军事战略的辩论。(16)辩论双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国防部长武元甲和南方人民解放武装力量总司令阮志清。武元甲强调应当退回到游击战阶段,认为这有利于保存有生力量和抑制美国的增兵速度,并使北方有时间组建和训练可派往南方的人民军部队。(17)阮志清则大力主张用革命战争的升级来对抗美国的升级,即在更大的规模上、更多地发动大部队进攻战。他认为,必须不惜重大牺牲来这么做,因为这既是维持战场主动权和军民斗志的唯一可行办法,又是大量杀伤美军、从而动摇乃至摧垮美国战争意志的制胜手段。(18)1965年12月,劳动党中央举行三届十二中全会,决定采纳阮志清的战略主张。 实行阮志清战略未能推翻美军凭其巨大的火力所拥有总的优势,却招致了人民解放武装力量惨重的伤亡。据美国军方估计,到1967年下半年,人民解放武装力量阵亡人数高达22万。(19)更为严峻的是,这个战略(至少从短期看)未能动摇美国政府坚持战争升级政策的决心。美军源源不断地开进南越,一步步地消耗人民解放武装力量。 更深层的困难在于,美军滥用火力毁坏了越南南方农村社会,从而严重地削弱了人民战争的基础。数以百万计的农民或被美军驱出故乡,或者为躲避轰炸而自行离开家园。他们流入城市或聚居在美军基地周围的难民营中,从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赖以生存和壮大的能动力量变成了寄生性的战争旁观者。美军的狂轰滥炸还改变了农民的心理。决定农民态度的主要因素,已经不是民族解放阵线能否提供经济和社会公正,而是能否向他们提供生命保护,而在美军的火力面前它提供此种保护的能力是很有限的。大多数农民尽管同情民族解放阵线,但已不敢积极予以支持,更不愿冒险参加其斗争。 人民战争正在失去人民,这是1966年以后越南南方战场越益明显的趋势。据美国军方估计,1967年夏天,民族解放阵线控制的人口已降至不足300万, 即只占南越总人口的近17%。大约同时,解放武装力量中自愿入伍者已不足新兵总数的一半。民族解放阵线不得不实行征兵制,规定解放区所有的18至35岁的男子有参军义务。农村人口的减少导致农民人均赋税的增加,在许多场合民族解放阵线不得不依靠武力强行收税。(20)党群关系、军民关系趋于紧张,地方上党员和群众的关系往往以“非常惊人的方式”恶化,干群之间摩擦渐增,群众路线经常被束之高阁。(21)越来越艰难的战争条件还影响到解放武装力量的士气和素质,悲观主义、纪律松弛、临阵脱逃和腐败现象逐渐增多,1967年底美国政府各大情报部门的综合报告认为,这些问题已开始损害解放武装力量总的军事效率并使共产党军事力量和政治组织在南越衰落。(22) 在这种形势下,劳动党内在1966年年中开始展开了新一轮战略辩论。阮志清及其主要支持者称战场形势依然有利,大部队进攻战略依然可行。在1966年7 月的一篇文章中,他相当强烈地批评过高估计敌人力量,“机械地照搬过去的和外国的经验”等思想。1967年6月,“长山”(一般认为是阮志清的高级助手)发表文章, 强调唯一有效的战略是“在一切时候和一切地方坚决不断地进攻敌人”。(23)但是,他们的观点在劳动党领导层中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怀疑和批评,主张修改战略以适应形势的意见逐渐占了上风。(24)与此相适应,人民解放武装力量更多地采用小部队突袭美军的“打了就跑”的战术。1967年,美军与人民武装力量的战斗有96%是在连级以下进行的。(25) 但是,这并不意味南方抗美战争退到游击战阶段。代替阮志清战略的,是把全面的游击战,重点战略地区的阵地战以及对中心城市的突击式进攻战结合起来的新战略,总目标是在保存南方人民军(而非解放武装力量)主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打击美国的战争意志,迫使美国政府谈判,把抗美战争推进到一个边打边谈的阶段。这个新战略被采纳的第一个标志,是武元甲于1967年9 月中旬发表的长篇文章“巨大的胜利,伟大的任务”。该文指出,南方抗美战争打得越久,美国的困难就越大;这些困难将集中表现为美国国内的分裂;美国人民的反战运动具有重大意义,而1968年美国大选期间的辩论将使美国人民更清楚的约翰逊政府在这场战争中的错误和挫折,从而加强反战运动,该文还指出,美国政府在越南的战争升级是有极限的,这就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以及全球战略由于越战而遭到破坏。该文强调,美国政府现在正处于是继续升级还是就此止步的十字路口,(26)劳动党的新战略正是建立在对于美国的这些判断之上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