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之生平 希罗多德大约在公元前484年出生於小亚细亚之哈利卡纳苏斯城。他出身名门,其父拥有大量的资财,在本城颇有声望。希罗多德曾参加推翻爱奥尼亚城邦僭主政治的斗争,公元前454年,他的一位叔父(一说为堂兄弟)在政争中被杀, 希罗多德受到株连,被放逐出境,一度避居在萨摩斯岛。他早年曾漫游各地,足迹遍于小亚细亚、爱琴海诸岛、埃及、叙利亚、巴比伦、波斯帝国的腹地、色雷斯以及黑海北岸的西徐亚。希罗多德每到一地,总是寻访历史遗迹,考察当地的民情风俗,搜集天下趣闻轶事。公元前约447年,他以外籍客民的身份莅临雅典, 在这里居住了一个时期,与伯里克利、苏福克利等名人交往甚厚,对雅典的奴隶主民主制不遗余力地歌颂赞扬。后因不为世人所容,约在公元前444 年左右随着雅典的移民队移往意大利南端的殖民地图里翁,并且取得了该城邦的公民权,后来就在那里精心著述,约在公元前424年客死於此。据传在希罗多德的墓碑上写着这样的铭文: 这座坟墓里埋葬着吕克瑟司的儿子希罗多德的骸骨。他是用爱奥尼亚方言写作的历史学家中之最优秀者,他是在多里斯的故乡长大起来的,可是为了躲避流言蜚语,他把图里翁变成了他的新的故乡。① 从这段铭文中,基本上可以了解希罗多德的生平大概。 希罗多德因写成了伟大之著作《历史》(又称《希腊波斯战争史》)而为西方人所熟知,并被尊称为“史学之父”。 司马迁字子长,今陕西省韩城市人。约生于公元前145年,卒于前90年左右。司马迁出身于官宦和书香门第之家,其父司马谈做太史令近三十年,他学识渊博,精于文历算,还通晓古文经传及诸子百家学说,有修史的远大抱负。司马迁在父亲的支持下,二十岁出游。他出游的目的就是为了纵观天下山川形势,探访古迹,采集传说,收罗修史的资料。后来他作了郎中,有时侍从皇帝出巡,有时奉命出使,游历的范围更为扩大,几乎当时的中国各地都有他的足迹。前111年,他奉命出使西南夷,使他有机会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地理物产、民情风俗等作实地考察,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司马谈病卒后,司马迁于前108年做了太史令,前104年与人编订《太初历》毕,便正式“论次其文”②,全力以赴地从事《史记》的著述。前98年,司马迁遭李陵之祸被投进监狱,处以宫刑。司马迁出狱后,被任命为中书令,但他仍然把全部心血贯注在《史记》的著述中,直到写定成书,前后用了十五年以上的时间。 《史记》的诞生,开创了中国史学的新天地,并且成为纪传体通史的鼻祖,司马迁因此被誉为中国史学的真正开山和大家。 综观希罗多德和司马迁二人的生平,可以看出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1.出身较为富有,并且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因此能够获得较高的文化素养。没有这一点作为基础和保证,两部大书是很难写成的。 2.两人都进行了较长时期的出游寻访,这是使他们后来成为著名的史学家的必要的前提条件。 3.中途都遭受过挫折和不幸,或是思想上,或是身心上均受到了意外的打击,这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来说,对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写成大作,无疑是一种刺激和促进。 4.他们两人的史学著作都是在人生的后期也就是最成熟的阶段完成的。看来作为一个伟大的史学家,没有一定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没有较充分的大量的调查和材料的积累,没有渊博的学问和远见卓识,是很难功成名就的。 中西方的历史、各国的历史,都有不少相似之处,作为两位伟大的史学家之一生,也有许多惊人的共同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