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通过义和团运动,日本不仅强化了“中国亡国观”,而且确立了作为“世界列强”的自我观,并在行动上真正地实现了明治以来梦寐以求的“脱亚入欧”战略。此后,直到发动“九·一八”事变、退出国联,日本政府均在不断被强化的“中国亡国观”的基础上,借助“脱亚入欧”、“携欧侵华”的战略框架实施了一系列侵华政策。然而,对“称霸亚洲”的诉求,暗含了日本的“脱亚入欧”战略势必遇到瓶颈,这为其在20世纪30年代选择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开辟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路线,并最终发动太平洋战埋下了伏笔。 ①中国义和团研究会编:《义和团运动11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年)较为集中地收录了相关成果。 ②李里峰:《从“事件史”到“事件路径”的历史——兼论〈历史研究〉两组义和团研究论文》,《历史研究》2003年第4期。 ③王先明:《义和团与民族主义运动的时代转型》,《历史教学》2011年第2期。 ④关于19世纪80年代日本的亚洲主义可参见杨栋梁、王美平:《日本“早期亚洲主义”思潮辨析——兼与盛邦和、戚其章先生商榷》,《日本学刊》2009年第3期。 ⑤大山梓编:《山县有朋意见书》,东京:原书房,1966年,第251-253页。 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书》第33卷别册1(上),第二九三号文书,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319-320页。 ⑦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书》第33卷别册1(上),第二九八号文书,第321-322页。 ⑧《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胡滨译,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1页。 ⑨大谷正:《近代日本的对外宣传》,东京:研文出版社,1994年,第292页。 ⑩宇都宫太郎关系资料研究会:《日本陆军与亚洲政策:陆军大将宇都宫太郎日记》1,东京:岩波书店,2007年,第84页。 (11)斋藤圣二的研究表明,日本在派遣福岛临时部队与整个第五师团的重大行动中,都是在列强提出派兵要求之前就已做好了充分的出兵准备与决策。参见斋藤圣二:《北清事变与日本军》,东京:芙蓉书房出版社,2006年。 (12)小林一美:《义和团战争与明治国家》,东京:汲古书院,1986年,第208-211页。 (13)德富苏峰:《公爵山县有朋传》,东京:原书房,1969年,第409页。 (14)德富苏峰:《公爵桂太郎传》,东京:原书房,1969年,第893页。 (15)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书》第33卷别册1(上),第416页、第428-432页。 (16)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书》第33卷别册1(上),第三四○号文书,第351页。 (17)胡滨译:《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第39页。 (18)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书》第33卷别册1(上),第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三、三四五、三四六、三四八、三五一号文书,第345、346、353、354、354、355、356、357页。 (19)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书》第33卷别册1(上),第三四七号文书,第355页。 (20)关于《临时派遣队编成要领书》的具体内容可参见亚洲历史资料中心:http://www.jacar.go.jp/DAS/meta/image_C08010003900?IS_STYLE=default&IS_KIND=SimpleSummary&IS_TAG_S1=InfoD&IS_KEY_S1=臨時派遣隊编成要领書&ISLGC_S32=&IS_TAGS32=&。2014年1月3日连接。 (21)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书》第33卷别册1(上),第五四八号文书,第562页。 (22)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书》第33卷别册1(上),第五五○、五五八、五六二、五七四号文书,第527-528页、第535、545页。 (23)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书》第33卷别册1(上),第五八三号文书,第551页。 (24)《英国关于日本对清出兵之财政保障的备忘录》,外务省编:《日本外交年表与主要文书》上,东京:原书房,1965年,第194页。 (25)《关于北清事变出兵的内阁决议》,外务省编:《日本外交年表与主要文书》上,第193-194页。 (26)日本的代表性研究有:菅野正:《义和团事变与日本的舆论》,(日)《历史学家》第44-45号;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部政治学科玉清井研究会编:《义和团事件与日本的媒体》,东京: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部政治学科玉清井研究会,2008年。中国的代表性研究有:王晓秋:《义和团运动与日本》,《近代中国与日本——互动与影响》,北京:昆仑出版社,2005年;李宏生:《义和团运动与国际公正舆论》,《山东师大学报》1992年第1期。 (27)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部政治学科玉清井研究会编:《义和团事件与日本的媒体》,第42-45页。 (28)张玉田:《论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演变》,《社会科学辑刊》1987年第2期,第76页。 (29)《北京匪徒的真相》,(日)《中央新闻》1900年5月23日第1版。 (30)《北清之骚乱》,(日)《国民新闻》1900年5月31日第1版。 (31)转引自菅野正:《义和团事变与日本的舆论》,(日)《历史学家》第44-45号,第44页,注12。 (32)《义和团的爆发——需根本性救治》,(日)《大阪朝日新闻》1900年6月3日第3版。 (33)《速派陆军》,(日)《时事新报》1900年6月12日第2版。 (34)关于日本“趁火打劫”的野心,王晓秋在《近代中国与日本——互动与影响》一书中已有精辟的论述。 (35)西田胜编:《田冈岭云全集》第5卷,东京:法政大学出版局,1969年,第12页。 (36)大谷正:《近代日本的对外宣传》,第320页。 (37)王美平:《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对华观的变迁——以报刊舆论为中心》,《历史研究》2012年第1期。 (38)藤村俊太郎:《一个老兵的手记》,东京:人物往来社,1967年,第85-110页。 (39)日本参谋本部编:《明治三十三年清国事变战史》第2卷,东京:参谋本部,1904年,第213-224页。 (40)堺利彦:《堺利彦全集》1,东京:中央公论社,1933年,第57-58页。 (41)日本参谋本部编:《明治三十三年清国事变战史》第2卷,第244页。 (42)《清国人的清国观》,(日)《东京朝日新闻》1900年8月7日第2版。 (43)转引自小林一美:《义和团战争与明治国家》,第269页。 (44)转引自小林一美:《义和团战争与明治国家》,第459-460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