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史学是南非历史研究中的主要学派之一。从本世纪20年代形成到70年代一直独占鳌头,成为史学主流,其研究面之广,影响力之深,是其他学派难于比拟的。大致说来,自由主义史学可以二次大战结束为界粗略分为两个阶段。从20年代到40年代为第一阶段,其代表人物为麦克米伦和德·基维特。二次大战后迄今为第二阶段。《牛津南非史》两卷本是其代表作。一些学者已注意到自由主义史学前后两个阶段的差别很大①,但批判和评论多围绕战后自由主义史学展开。本文拟对南非早期自由主义史学作一探讨,以期引起讨论。 (一) 南非自由主义史学的形成既受19世纪欧洲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又是南非社会现实的反映。 自由主义基于基督教义和人道主义,鼓吹个人或人类各种族在文明基础上的平等,“文明人的平等权利”可以说是自由主义的根本信条。作为一种政治思想,它有其核心原则。第一,它主张人生自由不仅要有存在的条件,还必须受到保护,因而也主张民主和谐的社会秩序和独立的法律制度。第二,自由主义强调个人意志的表达以及个性的自由和力量。虽然人的能力不同,但每个人应给予均等的机会来求得发展和改变的现状。第三,这种和谐的秩序与文明发展和人类进化的概念紧密相关。达到最高境界的自由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因而也是分层次、分等级的,但在这一原则下,一部分人(如妇女)和一些民族(如班图人)比其他一些人或民族要落后也被认为是天经地义合乎逻辑的。19世纪后期,一些自由主义者看到了原始积累和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开始对穷人和贫困现象表示关心并探索其解救办法。自由主义有别于其他意识形态之处,在于它宣称对世界上任何人都是作为一个个体来看待,而不分其种族、阶级宗教、民族或语言。② 作为一种政治思潮,自由主义在南非的具体主张为毫不妥协地反对用种族、肤色或信仰对人加以区分,鼓吹成年人平等的政治权利和合法权利。自由主义者认为虽然黑人和有色人种比白人要落后,但应给予适当机会来达到白人文明水平,白人有责任促使黑人同化,同时自由主义者还主张一些民主的基本信条,包括公民自由、法律、新闻自由、司法独立等,并认为议会政治是改变南非政治现状最有效的途径。③这种思潮在19世纪后期和本世纪初在南非特别是开普敦地区有一定影响,但种族主义思潮日渐盛行,特别是代表阿非里卡人利益的国民党执政后,种族主义在意识形态和政治领域占了统治地位。④不过,自由主义思想对争取自由和平等权利的黑人解放运动仍有一定影响。⑤在20年代,麦克米伦等史学家一反殖民者史学只认欧洲人存在的传统,堂而皇之地将黑人和有色人种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不能不说是受了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 自由主义史学的形成也与南非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这表现在两个方面。19世纪末兴起的金矿钻石业为南非带来了繁荣,大量的国际资本和欧洲移民涌入南非。但持续了3年的英布战争却给南非留下了一大堆烂摊子。移民浪潮在继续,仅仅在英布战争结束后的两年里,就有11.4万人移居到南非。金矿业的深层采掘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大。为此,米尔纳甚至不远万里从中国引进劳工。到1906年,在16.3万矿工中,有1.8万白人,9.4万非洲人和5.1万中国人。⑥为进一步发掘南非本地的劳动力资源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法令,尤以土著土地法最为重要。⑦土地买卖被禁止,分成制佃农的谋生手段被堵死,非洲人被圈在保留地里维生。这样,大量破产的黑人农民涌入城市,投入无产阶级产业大军的队伍。⑧ 非洲黑人的这种转向是政府一系列政策之目的所在;但与此同时,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白人农民中。从19世纪末期起,特别是在重建过程中,大批白人抛弃土地,涌入约翰内斯堡和其他城市。政府力图用“回到土地去”的口号和各种措施来提高贫苦白人的竞争能力,如对白人农民的援助、福利措施、扩大教育设施等。但这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白人中的阶级分化日趋严重,贫苦白人问题日益尖锐。⑨据统计,到1923年,贫苦白人已达16万人,占白人总数的1/10。用德·基维特的话说,一个“贫苦白人”种族和一个“贫苦黑人”种族已经并存了,⑩这一紧迫的社会危机引起了政府和传教士的严重关注,也激发了学术界的研究兴趣。自由主义史学大师麦克米伦从欧洲史转向非洲史的第一个研究课题正是“贫苦白人”问题。(11) 在本世纪20年代以前,执南非史学之牛耳的是以蒂尔和科里为首的殖民者学派。自由主义史学正是在批判这种官方史学的过程中逐渐奠定了自己的学术地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