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的战略决策与美国参战(3)
二 但是,美国政府仍然不愿放弃中立政策。这是因为: (1)美国人民反战情绪强烈。 由于美国人的民族传统和价值观念,使他们不愿卷入到外部世界的纷乱和争斗中去。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美国人除了震惊和厌恶外,更多的是感到安慰。在他们看来,美国远离角逐之地,无论战争的结局如何,对他们来说,都并非是生死攸关。因此,大多数人都不愿到一场胜负未卜的欧洲战争中去冒险。尽管有许多美国人对德国野蛮的作战方式深恶痛绝,但对威尔逊的中立政策,却欢天喜地地表示赞许。当“卢西塔尼亚”事件引起国内一阵阵震耳欲聋的战争吼叫时,仍有90%的美国人不愿总统把他们牵连到战争中去。(19)因此,在1916年的总统竞选中,威尔逊机智地选择了“他使我们置身于战争之外”的口号,从而成功地赢得了总统竞选。直到1917年参战前夕,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偏向协约国,并迫切希望协约国取胜的人,仍旧希望美国置身于战争之外。可见,美国政府的中立政策,是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的。 (2)中立政策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威尔逊是一个虔诚的清教徒和理想主义者,他崇尚所谓的“严格的道德精神”,企图运用道义力量把人类从愚昧中解救出来,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开放、自由、民主”的新世界。因而对他来说,美国历史上的孤立主义与一战期间的中立政策是根本对立的。前者是为了避免介入欧洲的纷乱和战祸,以维护美国的独立和致力于国内的开发;后者则是为了使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美国主宰世界铺平道路。威尔逊又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客和现实主义者,他制定政策的准则,无一不是从实际需要出发,从美国的利益出发。就当时世界的格局而言,欧洲任何一方获胜都将对美国的利益和全球战略目标产生严重的影响。大战爆发后,豪斯曾对威尔逊作了这样的形势分析:“如果协约国方面获胜,意味着欧洲大陆的大部分为俄国所统治;如果德国获胜,则意味着若干世代的难以言状的军国主义暴政来临”。(20)因此,对美国来说,最理想的结局是:双方势均力敌,彼此削弱,最后达成“没有胜利的和平”;(21)而美国则应该置身于战争之外,以充当战后世界的仲裁者。这样,美国将可不战而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 可见,一战时期的美国中立政策,既反映了美国人民的愿望,又是美国利益的集中体现,只有在美国的利益受到严重侵犯而别无其他选择时,这项政策才有可能放弃。又是德国人,再次扮演了这一愚蠢角色,其突出表现是在1917年初作出了两项重要决策。 第一,宣布再次恢复无限制的潜艇战。 1917年1月31日,德国在给美国的一份照会中声称:从2月1日开始, “德国潜艇将不经警告击沉所有在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地中海东部周围广大海域航行的交战国和中立国船只”。(22)与照会一并提交给美国的,是德国首相贝特曼给豪斯的一封密信,作为对威尔逊在1917年初进行和平调停的答复。该信以战胜国的姿态,提出了德国的谈判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必须保证德国获得与本国人口和经济利益相适应的殖民地;根据德国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修改德法疆界;以及赔偿德国在战争期间遭受的损失等等。即使如此,他还指出这是德方提出的初步要求。(23) 显然,德国此举是对威尔逊和平呼吁的嘲弄和对美国的篾视,是在最为敏感的潜艇问题上对美国的摊牌,华盛顿别无选择,2月3日以断交作为回答。 第二,决定同墨西哥结成反美同盟。 美德关系尽管已经破裂,但美国仍然没有放弃置身于战争之外的企图。在宣布与德断交前一天的内阁会议上,威尔逊仍然毫不犹豫地说:“我们不希望看到任何一方获胜,因为双方都同样不关心中立国家的权利,尽管德国是野蛮地杀害人的生命,而英国则只是掠取货物”。(24)2月间,当越来越多的船只被迫停泊在港口,仓库货物堆积如山,各方面都强烈要求武装保护美国船只时,威尔逊仍然固执地拒绝,理由是美国不准备冒战争的风险。 但是,齐默尔曼密电的披霹,终于将美国卷入了战争。 为了策划墨西哥和日本卷入反美战争,德国外交部长齐默尔曼于1917年1月16日发给德国驻墨西哥公使一份密电,提出一旦德美战争爆发,就与墨西哥结成反美军事同盟,报酬是向墨西哥提供大量的财政援助,并允诺墨西哥收回得克萨斯、新墨西哥和亚利桑那州中的失地。同时,还要求墨西哥总统卡兰萨诱使日本脱离协约国,加入新的反美同盟。(25)这份密电当即被英国截获,但被暂时搁置起来,以便等待适当的时机交出,2月25日,这封密电交给了华盛顿。 齐默尔曼密电由美联社于3月1日公诸于世,成为全世界头条新闻,愤怒的声浪立即席卷了美国,内阁部长们坚决主张,“为了拯救国家和民主”,立即对德宣战。(26)美国驻英大使也拍回了一个危言耸听的电报,力陈事态的严重性。电文说:“我们之参战,也许是我们以能够保持我们在贸易上优越地位和防止慌乱的唯一办法”。(27)至此,威尔逊再无退路了,豪斯对他说,除非他参战并赢得这场战争,否则他的错误将永远记载在历史上。(28) 此后事态的发展加速了美国参战的步伐。3月15 日俄国革命推翻了沙俄政府,从而消除了美国为专制王朝而战的担心,3月间,又有5艘船只被潜艇击沉,而在每一次德国的“辉煌”战果中,都有美国人为之丧生。4月4日和4月6日,美国参众两院分别通过参战决议,宣布美德处于战争状态。威尔逊在对国会的演说中强调指出:“这场战争是德国以其行动强加到美国身上的”,(29)以求说明美国投入这场“最可怕,最悲惨的战争”中去的道义上的理由。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