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关于旧上海犹太人复国活动的历史考察(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 潘光 虞卫东 参加讨论

来自波兰的1000余名犹太难民于1940-1941年间陆续到达上海。他们人数虽少,但文化层次较高,宗教信念较强,大多是能讲意第绪语的正统派犹太教徒,其中包括不少拉比,宗教学者和以意第绪语创作的文学艺术家。欧洲最著名的犹太经学院之一--波兰的密尔经学院的全体师生约400人也来到上海, 占这批犹太难民的将近半数。波兰难民中约有100余名犹复成员。 他们几乎代表了犹复运动内部的所有派别,其中有些人是波兰和东欧犹复运动的老一辈领导人和著名活动家,如伊鲁托维奇(Ilutovich),伯格曼(Bergman),多伯基勒(Dobekirer)等。 这股波兰犹复力量注入上海犹复运动,大大提高和增强了上海犹复运动的文化素质、理论水平、政治信念和精神凝聚力。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世界局势的急剧变化使犹复运动内部由来已久的歧见又一次激化,主要围绕两个问题:1.是否要在反法西斯斗争中联合英国;2.在世界大战条件下如何推进犹复运动。上海犹复运动内部还在如何看待日本当局,怎样在上海的特殊环境里开展犹复活动等问题上出现了分歧。由于这些歧见,“西奥多·赫茨尔”犹复总会于1941年发生分裂,一部分成员退出该会,另外组织了“郇山人”(Zion Zioni)和犹复协会(Zionist Associaton)两个团体。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军队占领上海租界,将英、美等国公民作为“敌侨”对待,这对以英籍犹太人为主的上海犹复协会是个沉重打击,使其处于瘫痪状态而难以开展活动。1943年2月,日本当局宣布在虹口建立“无国籍难民”特定居住区,限令德、奥、波等国犹太难民在一个月内迁入该区,这使德奥籍犹复分子也陷入了困境,但又使他们团结起来,在进入所谓的特定居住区后,“西奥多·赫茨尔”犹复总会,“郇山人”和犹复协会又联合成一个组织,起名为犹复组织(上海)(Zionist Organization Shanghai),选举P. 帕纳斯(Pau Parnes)为主席。由于当时日本与苏联没有打仗,俄籍犹太人的犹复组织仍能在上海不受限制地开展活动。
    在这8年里,上海犹复运动的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大力救助犹太难民。由于各犹复团体均有严密的组织、固定的成员和较强的领导核心,因此在救助来沪犹太难民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和协调作用。犹太难民初抵上海时,塞法迪犹复成员立即号召整个犹太社团行动起来救助受难同胞。上海各界首次讨论救助犹太难民事宜的会议,就是由E·S·卡杜里之子H·卡杜里(Horace Kadoorie)于1938年10月召集的。卡杜里家还捐了大笔钱款在虹口办了一所专门免费接受难民子女的学校。俄国犹复团体虽不如塞法迪团体那样财大气粗,但它们人数多,活动能力强,做了大量细致、繁杂的具体工作。1941年在上海建立了“援助东欧犹太难民委员会”(EJC),俄国犹复分子在其中就起了重要作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特别是“无国籍难民”特定居住区建立后,俄国犹复团体更利用其合法地位发挥了其它犹复组织所无法发挥的作用。其二,办了一批宣传犹复的报刊杂志,为上海犹太社区(特别是犹太难民)提供了精神食粮。1937年后,上海犹太社区人数剧增,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一批犹太人办的报刊便应运而生,其中办得较出色的是几种犹复报刊,由D. 拉宾诺维奇(D. Rabinovich)创办并任主编的《我们的生活》(Our life)周刊,曾以俄、英、意第绪三种文字出版,1941年后在上海犹太人(特别是俄国犹太人)中影响较大,一直积极宣传犹复思想。由O. 列文(O. Lewin)任主编的《上海犹太早报》(Shanghai Jewish Chronicle)也是一份影响较大的持犹复观点的报纸,以德、英两种文字发行,在讲德语的犹太难民中颇受欢迎。⑨其它如《黄报》(The Gelbe Post)、《上海周报》(The Shang hai Woche,改名后称《8点钟晚报》,8 Uhr Abendblatt)、《上海邮报》(The Shanghai Post)、《言报》(Dos Wort)、 《我们的世界》(Unser Welt)等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带有犹复色彩。1943年7-10月,在特定居住区内还出现过秘密印刷的德语刊物《新闻》(Davar),在犹太难民中宣传犹复和反法西斯思想。其三,组织或参加与国际犹复运动协调一致的政治活动。如1937年底派代表出席在哈尔滨召开的远东犹太人大会的各项活动;又如1940年贾包丁斯基逝世,上海各犹复修正派组织均举行了悼念活动,并利用此机会宣传贾氏的思想。不过,在日军占领租界后,上海各犹复组织与外部犹复运动的联系基本中断,同时因形势所迫也难以再开展政治色彩较浓的活动,于是不得不将活动重点转向文化体育领域。其四,在犹太青年中积极组织文体活动,增强了犹太社区的凝聚力。如前所述,上海“贝塔”一直致力于组织犹太青年参加体育活动和军事训练。大批难民涌入后,参加“贝塔”此类活动的人逐渐增多。到世界大战爆发后,这些活动的军事色彩越来越浓。1941年12月后,特别是1943年2月后, 以俄国犹复分子为主的“贝塔”及其德语分部仍能坚持组织这方面活动。不过,为避免招致日本当局的怀疑和干预,军事训练不得不秘密进行,在公开场合则主要举办体育比赛和文娱活动。有一段时期“贝塔”还为难民中的青壮年举办职业培训、文化补习。
    这里特别要提一下的是,在这一时期,上海的犹复分子还以各种形式进行着反法西斯抵抗活动。1937年后,上海犹复团体曾多次组织抗议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集会和示威,获得了广泛同情,犹太难民们还曾冲击了纳粹分子在上海搞的庆祝“胜利”的活动。1943年初日本当局着手建立特定居住区时,犹复团体曾组织犹太难民,特别是波兰犹太难民对此进行抵制,迫使日本人做出一些让步。如前所述,在特定居住区内曾出现过反法西斯犹复地下刊物,同时,人们在那里还发现过传播盟军获胜消息的油印传单。1941年12月后,一些俄国犹复分子利用其合法地位为苏联和其它盟国做情报工作,为反法西斯事业出了力。尽管在是否要与英国并肩战斗问题上曾有过分歧,一批受过上海“贝塔”组织的军事训练的犹太青年后来还是参加了英军,其中许多人在缅甸战场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⑩
    1945年7月17日,美国飞机在轰炸上海日军设施时误炸了虹口犹太难民区, 犹复组织(上海)在虹口“匈牙利餐馆”的总部也被炸毁,这可能是上海犹复运动在整个战争年代遭受的最后一次打击。一个月后,日本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上海犹复运动又进入了一个新的,也是最后的一个发展阶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