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面向“下等社会”(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汉语言文学研究》 季剑青 参加讨论

需要指出的是,《俄事警闻》和《警钟日报》对东北马贼的描述和论说带有相当程度的想象性和理想化的色彩。由于没有专门深入东北的记者(访事),关于东北马贼的报道多来自外文报纸电文,特别是日文报纸,间加以编者自己的意见,再加上编者心理上对现实抗俄斗争力量的需求,这些报道和论说具有相当的主观性,但也因此而能反映出作为新兴知识阶层的编者群体的心理动向和思想认识。本文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看待这些报道和论说的。日本研究东北马贼的学者渡边龙策在其专著《马贼》中特别提到了日俄战争期间日、俄两国军队和东北马贼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1904至1905年,日俄两国进行了殊死的浴血决战。在此时期由日军策划组织的“满洲义军”和“特别行动班”的活动,乃是日军“谋略马贼”的开端。……俄国方面虽也操纵过马贼,但不知是马贼本身认为愿意和“同文同种”的日本人合伙,还是对侵占本国土地的俄军厌恶,以致俄军的谋略马贼始终没能大规模活动起来。但俄国后面有张作霖,容待后述。总之,有些马贼被日军、有些被俄军所收买、利用,他们同“日本志士”相结合,构成为日俄战争内幕史的一个主题。所谓对谋略马贼的操纵、利用,在满洲义军完成其历史使命之后,曾暂时转入了低潮。……如前所述,“马贼”一词,主要是由日本方面使用而成为普遍化的名称的。由于满洲义军和特别行动班的活跃,而使“马贼”成为引起巨大反响的英勇壮烈的形象而被广为宣扬起来。但此类集团的所作所为,却被归诸为“马贼”本身的责任,而完全与日军无关了。(83)
    这里所描述的复杂情景在《俄事警闻》和《警钟日报》上是难以看到的。而正如渡边龙策所指出的,“马贼”由于日本方面的宣扬被塑造成英勇壮烈的形象,而其背后与日军的复杂关系则被遮蔽了。考虑到日本报纸的影响,《俄事警闻》和《警钟日报》对马贼的理想化态度也怕多多少少与日本报纸的“过滤”有关。后来宋教仁在《二十世纪之支那》创刊时撰写《二十世纪之梁山泊》,鼓励东北马贼抗俄排满,态度就要冷静客观得多,也认识到东北马贼和日俄两国军队之间的复杂关系。一旦革命党人实际从事联络和运动马贼的工作,必然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但如前所述,《俄事警闻》和《警钟日报》对会党、马贼的关注,作为新兴知识阶层心态的一种体现,仍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
    陶成章说:“自军国民教育会创立后,革命党人功用从此一大进步,均由鼓吹时代而渐趋于实行之一方面。”(84)这已近于老生常谈,然而这一转变的具体环节和现实契机,似仍有梳理的必要。在某种程度上,《俄事警闻》和《警钟日报》正处于这一转变的关捩点上。通过对1903-1904年间《俄事警闻》和《警钟日报》言论的梳理,可以由此揭示新兴知识阶层心态变化的一个过程,一个关注重心下移的过程:各个社会阶层以怎样的方式呈现于他们的视野之中,它们在其心目中地位的升沉起降,以及这背后的动因和契机。伴随着对东北边境危机的持续关注,这一切在《俄事警闻》和《警钟日报》中都有所反应:从拒俄运动中“中等社会”的自觉,到拒俄运动沉寂之后的自我反思和批评,最后则是期待从“下等社会”的会党和马贼中寻求救亡和革命的实际力量。
    注释:
    ①参见桑兵:《拒俄运动与中等社会的自觉》,《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4期。
    ②蒋维乔:《中国教育会之回忆》,《蔡元培先生纪念集》,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8页。
    ③《呜呼国民之前途》,《国民日日报汇编》第3集,东大陆图书译印局,1904年。
    ④《满洲撤兵问题》,《国民日日报汇编》第3集。
    ⑤《东方之危急与国民之感情》,《国民日日报汇编》第3集。
    ⑥《论瓜分之局》,《国民日日报汇编》第3集。
    ⑦《满洲问题之沉寂》,《国民日日报汇编》第3集。
    ⑧《留学生之狼狈》,《大陆报》第1年第2号,1904年4月5日。
    ⑨冯自由:《光复会之起源》,原载《革命逸史》第5集第61页,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15页。
    ⑩《箴奴隶》,《国民日日报汇编》第1集。
    (11)愿云:《儒教国之变法》,《浙江潮》第10期,1903年12月8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