⑧《史集》第3卷,第214页;《世界通史(中古部分)》,朱寰主编,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43页。 ⑨《史集》第8卷,第306页。 ⑩《史集》第3卷,第358页;参见《多桑蒙古史》,下册第332页。 (11)《史集》第3卷,第358-359页。 (12)《史集》第3卷,第278页。 (13)《多桑蒙古史》,下册第329-330页。 (14)《多桑蒙古史》,下册第297页,《元朝史》,下册第396页。 (15)拉施特书信集,引自《史集》第1卷第1分册,[波斯]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55-56页。 (16)拉施特书信集,引自《史集》第1卷第1分册,第52-53页。 (17)拉施特书信集,引自《史集》第1卷第1分册,第50-51页。 (18)《史集》第2卷,[波斯]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258-261页。 (19)参见《元朝史》,下册第395-397页。 (20)《世界征服者史》,[伊朗]志费尼著,何高济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下册第598页。 (21)参见《马可波罗游记》,曼纽尔·科姆罗夫英译,陈开俊等汉译,福建科技出版社1981年,第15-16、20页。 (22)改革的内容依次于参见《史集》第3卷,第533-539、529-531、384-386页,第437-454、467页,第471-477页,第515-522页;第477-486页,第405、544-545、412、413、461-463、542页;第491-495页,第495-498页;第510、511、545-546页。鼓励发展农业方面的内容还可参见《多桑蒙古史》,下册第306页。 (23)《剑桥伊朗史》,J·A·波义耳编辑,剑桥大学出版,1968年版,第496页;《世界中古史》,朱寰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第313页。 (24)《史集》第3卷,第437、438页。 (25)《史集》第3卷,第528-529页。 (26)《史集》第3卷,第440页;《世界中古史》,第313页。 (27)И·П·彼特鲁舍夫斯基“拉施特及其历史著作”,见《史集》第1卷第1分册,第48页注③④⑤⑥。 (28)《海屯行纪。鄂多立克东游录。沙哈鲁遣使中国记》,何高济译,中华书局1981年,第33-34页。 (29)《史集》第3卷,第490-491页。 (30)《史集》第1卷第1分册,第43页。 (31)拉施特书信集,引自《史集》第1卷第1分册,第53页。 (32)《史集》第3卷,第449、451页。 (33)《史集》第3卷,第456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