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参见特纳《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载《美国历史上的边疆》,1921年纽约版。 ②邦斯(巴恩斯)《西洋史学进化概论》,北平文化学社1932年版,第127页。 ③④⑤鲁滨逊《新史学》,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99、105、93页。 ⑥⑦(21)(23)(29)(33)(35)《现代史学的挑战--美国历史协会主席演说集》(1961-198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81-482、482、388、393、530、531、537、534页。 ⑧⑨⑩(11)田汝康、金重远选编《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69、261、275、276页。 (12)(26)转见罗凤礼文《当代美国史学状况》,载《史学理论丛书》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3)(14)转见查尔斯·博哲斯《美国思想渊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40、202页。 (15)(16)威廉·詹姆士《实用主义》,纽约1969年英文版,第168、23页。 (17)参见余志森、王晴佳《略论美国当代史学研究之演变》,载《世界史研究动态》1986年第1期。 (18)苏格《美国史学纵横》,载《当代欧美史学评析》(中国留美历史学者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9)参见乔治·M·弗雷德里克森《比较史学》,载《历史比较研究法》,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316页。 (20)(22)转见《历史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74、97页 (24)罗凤礼《西方新史学与传统史学的一场论战--美国历史协会1988年年会上的辩论》,载《世界史研究动态》1990年第2期。 (25)参见迈克尔·坎门主编《我们的过去》,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9-30页。 (27)转引自加尔金主编《欧美近代现代史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258页。 (28)朱平平《试论国际经济一体化》,载《世界史论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96页。 (31)(32)E·布雷塞赫《古代、中世纪和近代史学》,芝加哥大学1983年版,第394页。 (34)均引自张广智《克丽奥之路--历史长河中的西方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05-206页。 (36)(37)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81、532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