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近代日本的历史性抉择(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徐平 参加讨论

三正视现实:从“锁国”走向“开国”
    马克思在给人类社会下定义时,曾经特别强调过交往的意义。他说:“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26)在多样化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格局中,社会的开放促进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相互接触和交流,各个国家或地区正是在不断地同周围环境的相互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可是,日本德川幕府却关闭国门,把自己反锁于孤立的岛国之上,长眠于幽幽的锁国梦幻之中。
    从交往的理论来看,在社会的封闭状态下,由于丧失了与其它社会的交往机会,缺乏强有力的外界信息的刺激,社会生产只能局限于自身的循环性简单生产,无法实现生产和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从而导致社会的停滞。闭关自守和拒绝一切外来文明的“锁国”政策贻害无穷。使本来就已经落后于西方国家的日本,进一步被西方近代化的发展远远抛在后面。正如奥查德所说:“18世纪的日本不应和18世纪工业革命前的英国相比,而只能和农业占压倒优势、家庭手工业非常普遍的16世纪的都铎英国相比。”(27)经济的严重落后,最终导致了19世纪的国势阽危,日本不得不承受现实的冷酷的报复。
    1844年,荷兰海军上校科普斯率军舰“帕兰邦”号驶入日本长崎港,给日本幕府带来了荷兰国王的亲笔信,提醒日本注意“英国国王向中华帝国出兵而发出激战之情况(指1840年鸦片战争),并警告日本政府如果仍拘泥锁国旧习,必将重蹈中国之覆辙”,“亦将罹此种灾难”。敦促日本迅速开国。
    鸦片战争的消息,引起了日本的巨大震动。朝野上下,或上书献计,或著书警世,大声疾呼“今清国大乱,难保何时不波及日本”。(28)当时在幕府总理政务的“老中”水野忠邦就认为,鸦片战争“虽为外国之事,但足为我国之戒”。为此,日本急欲从鸦片战争中汲取教训。集中到一点,便是日本人普遍感到,正因为中国统治者妄尊自大,闭目塞听,所以才遭到如此惨败。正像斋藤正谦所言:“清国自称中夏,把外国视为禽兽,然而这些国家机智敏捷,机器出色,清国却没有任何防备。外国乘船海上纵横,清国反受他们凌辱。”(29)吉田松阴则进一步批判了幕府的锁国政策,他十分形象地指出:“锁国犹如一人被围,须留意前后,注视左右,昼夜不得安寝,每每终于气力松懈,而遭俘获。一时之战略虽可应付,然就长远而言,若始终仅仅竭尽财力于海岸之防守,则可致国贫民穷,大敌来犯时,其结果亦将与一人之被围者同“锁国”诚为失策”。(30)
    在中国鸦片战争的影响下,德川幕府犹如大梦初醒,开始意识到现存世界行将受西方规定的秩序所支配,因此,他们“察天下之时运与世界之情势”,一面加强海防,一面研究放开国禁的对策。
    1853年,终于发生了美国海军准将培理率舰开进江户的事件。此行,培理带来了美国总统要求日本开国的国书,并扬言要以武力为后盾强制日本开国。德川幕府迫于形势接受了美国国书,并应诺翌年递交回信。届时,培理舰队再度来日。为了避免重蹈中国的覆辙,日本不得不做出让步,于是“打破了两个多世纪的传统而与美国缔结了日美亲善条约,开放了下田、函馆两港”。(31)1858年幕府又陆续同美国、荷兰、俄国、英国和法国签订了《修好通商条约》,从此,日本向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敞开了国门,初步完成了开国的历程。
    当时,尽管日本也交织着“攘夷论”者的意见,认为在西方各国的军事压力之下实行开国,有损于国家的独立,从而主张赶走洋人,排除西方国家的军事压力,但是,“下关战争”和“萨英战争”的失败,也使他们醒悟了今日之天下“已非复攘夷”,而“趋向于开国”。(22)后来曾担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于1863年留学英国,目睹西方的情况后,深刻地体察了日本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巨大差距,痛感“攘夷”是轻率的。(23)从而,具有积极意义的开国要求逐渐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正因为如此,日本以积极的态度制定了开国决策,并相应地采取了一系列的开国措施。具体办法是:(1)1860年2月,幕府派出了以新见正兴和村垣范正为正副使节,由81人组成的开国后第一个访问国外的代表团;(2)向荷兰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1866年4月,幕府又发布命令,允许自由到海外去贸易和留学;(3)与开国相适应,整顿了外交机构,废除海防挂,任命外国奉行,专门掌管外交事务和对外贸易;(4)在原有机构的基础上,扩充设置“蕃书调所”, 培养外事和西学研究人才。上述措施的实行,宣告了日本长达200余年的“锁国”体制的彻底崩溃。当时,国际上对幕府的这一系列开国政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正像英国布郎所说,这些政策“是这个国家的政府迄今所采取的最积极的政策”。这是“日本历史踏入新时代的证明,它意味着统治者排外思想的没落”,更是“这个国家的人们从过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走向解放的巨大进步的标志”。(34)
    对日本来说,开国的历程虽然带有一些屈辱性质,但它却与中国不同。中国鸦片战争的失败已经给日本敲响了警钟,提供了前车之鉴。日本汲取了中国清政府失败的教训,有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准备。因此,他们能够一方面逐步接受开国要求,及时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另一方面又可以加紧改革和充实国防,以避免毁灭性打击。这样,即使日本也是在西方武力胁迫下被动开国的,但却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破坏,更没有遭到割地赔款的厄运,从而顺利地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危机,为明治维新的历史性选择与变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正如吉田茂所说:“日本是在外国的压力下才被迫开放门户的,但是一旦决定开放之后,便在回敬西方的冲击中显示出敢于冒险的气魂和能力。”(3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