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李宏图 参加讨论


    随着王朝国家的建立,一批思想家尖锐指出专制君主阻碍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17世纪时,法国思想家拉·布吕耶尔曾响亮地提出:“专制之下无祖国”。路易十四时代的阿格索赞同这种说法,认为当人民处在专制统治时没有祖国。他们所表达的含义即为,当广大人民身为专制统治之下的臣民,不是独立的个体之时,他们就不会产生热爱与忠诚祖国的强烈感情,而这种感情正是近代民族国家建立的必要基础。对王朝国家的批判在18世纪启蒙思想家那里达到了最高潮,启蒙思想家一致认为专制之下无祖国。由此,他们也更进一步地探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目的和基础。启蒙思想家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入手,认为,祖国是所有公民为着共同利益组成的结合体,在这个“祖国”中,所有成员都是独立的公民,都享有自由和权利,并将获得利益和幸福。因此,公民的自由和幸福便成为建立民族国家的两大基石和终极目标。而在君主专制的王朝国家中,君主的所作所为完全与此相背离,所以,只有打倒专制君主,摧毁王朝国家才能构建起近代民族国家。
    如前所述,近代民族主义是在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产生,是与民族国家观念相关的情感,同时,它又不仅只是一种内心的情感,是人民对祖国热爱与效忠的表达,也是一种理性的政治观念,它要为民族国家的构建提供一种政治理想、价值、观念和符号。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在批判王朝国家过程之中所产生的近代民族主义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前所未有的政治内容。它具体表现为:
    第一,用人民主权取代王权,并使人民主权成为构建新型民族国家的中心和基石。在王朝国家中,王权被视为中心,国王高高在上,广大民众则为臣民,建立在这种专制与压迫基础之上的国家看似统一,实则离心离德、四分五裂,人民根本没有爱国心,而且,封建特权阶级与其他阶级之间的差别、对立和相斥也阻碍了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现在,资产阶级思想家从社会契约理论出发,认为民族国家是所有社会成员的一种约定而组成的共同体,是人们摆脱自然状态趋向于过社会生活的一种倾向所联结而成的。这样,在这个新型的民族国家之中排斥了个人专制的存在,用人民主权取代了王权,从前的臣民变成了公民。所谓公民,就是作为主权权威的参与者,即每个人都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也就是说享有在国家之中的全部权利。因此,构成这个民族国家基础的不同王权和许多不平等的阶级,是具有相同权利的独立公民,人民主权成为这个新型国家的中心。正如“人权宣言”所庄严宣告的那样,“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平等的”,“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也正象西耶斯所说:“第三等级就是民族,就是国家。”在人民主权与公民的独立自由和平等面前,国王和贵族阶级所享有的一切特权都被剥夺,传统的互相隔膜与对立的等级结构也被扫平,原先的社会差别不复存在。全体公民组成了统一的民族整体。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说道:“民族是一个整体,全体公民都汇成一体,等级和阶级都不复存在,全体法国人组成了法兰西民族。”(12)
    第二,用民族利益取代王朝利益。在君主专制的王朝国家中,尽管国王的某些行动和服务促进着整体民族利益的发展,但不可否认,专制国王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王权和封建特权的王朝利益。这种王朝利益从本质上阻碍着整体民族利益的形成,也阻碍着统一民族的形成。因为当一个共同体分裂成不同利益的集团和派别时,民族的统一无从谈起。因此,要实现民族的统一,建立起近代民族国家,就必须消灭王朝利益,形成反映、体现和代表一个统一民族意愿、目的的民族利益,并把这种民族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看作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这样,民族利益不仅是近代民族国家建立的基础,也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标志。
    从前,整个国家的政治主体是王权,其社会结构为建立在封建特权基础上的社会等级制。现在,资产阶级高举起反封建的旗帜,打倒了王权,确立起人民主权作为新的民族国家的政治主体。从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斫组成,相反,而是由全体公民结成的统一的共同体。作为公民,广大民众已经深深地认识到,在一个以人民主权为中心的新的共同体中,国家的利益是与公民的利益相一致的,国家保障照管着公民的自由、平等和幸福。这样,公民与祖国在一种更高的层次上,更为实际的内容上联结统一成为一个整体,公民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热爱和忠诚于自己的祖国,正如当时的名言所说“热爱祖国就是热爱你自己”。我们从下面这封信中可以看到人民对祖国热爱与忠诚的动人情景,这是1793年法国革命时一位雅各宾派战士写给他母亲的信:“当祖国命令我们去卫护她时,我们应当象赴盛宴那样趋前应命。我们的生命、财产与才能不是我们的,它的一切都是属于民族,属于祖国。我的确知道你和我们村子里其他居民没有这种感情,你和他们听不见这个被凌辱的祖国的呼喊。……在我的思想深处我始终是一个共和主义者,热爱祖国,热爱自由,热爱共和的原则不但深深铭刻在我的心坎上,而且也溶化进心灵里,它们将像主管宇宙的全能上帝一样长久地存活在我的心中,与生命同存亡。”(13)
    中世纪末期,由于王权的加强、较为统一的国家的形成,西欧一些民族在文化层面上取得了民族的共同认同,这主要表现在每个民族都在执著地追求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培养和形成自己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增进整个民族的共同情感。这种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均还属于文化和心理层面上的。事实上,一个民族国家的基础与凝聚力不仅需要心理与文化的认同,更重要的是要确立一种政治文化认同。所谓政治文化,阿尔蒙德曾说:“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14)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折之时,这种政治文化表现为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政治观念、政治理想等等。由此,资产阶级便在推翻王朝国家、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这样,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同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与王朝国家相比,这种近代民族国家更加统一与完整。
    14世纪初,资本主义刚刚在西欧萌芽,这时,资产阶级只是一个势单力薄的阶级,它不得不与王权相结合,结成同盟来与封建领主作斗争。正是由于资产阶级力量是对王权的支持和制约,促使着王朝国家能在一定程度上向着民族国家方向迈进。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日渐羽翼丰满,这个王朝国家再也不能体现、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和要求。于是,资产阶级便以全民族的名义展开了对封建专制君主,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和幸福,要用这些新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观念来构建新的国家--民族国家。所以,在英法这些资产阶级力量较为强大的国家,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近代民族主义均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意义,并且,也较为彻底地摧毁了旧的王朝国家,构建起了统一的民族国家。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这种近代民族国家是一种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原生型态的民族国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