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甘肃书院时间分布特点成因分析(4)
注释: ①前人对清代甘肃书院的研究尚少。就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宣统《甘肃新通志》卷35《学校志·书院》对甘肃书院史料进行了收集整理,登录书院82所,辑录“书院碑记”和“书院记”以及“书院章程或条规”共计36篇。民国《甘肃通志稿》卷44《教育二·书院》基本遵此,无多新内容。其他地方志亦有书院情况的记录,但大多失之太略或语焉不详,稍有例外者如光绪《重修皋兰县志》和光绪《西宁府续志》对所在区域的书院有较为详尽的载录。当代书院学文献类著作如季啸凤主编《中国书院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附《中国书院名录》以现行政区为准,收甘肃书院57所,宁夏11所,青海13所,共计81所。清代甘肃政区包括今宁夏、青海地区。王炳照著《中国古代书院》(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附《各省(区)历代书院统计表》亦以现行政区为准,收甘肃书院62所,宁夏11所,青海3所,共计76所。两书对清代甘肃书院的统计有一定的出入,其中漏收、错收的地方亦不少。陈谷嘉、邓洪波主编《中国书院史资料》(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收录清代甘肃“书院碑记”、“书院章程或条规”共计29篇。一些综合性论著,如盛朗西著《中国书院制度》(中华书局1934年版);陈元晖著《中国古代书院制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白新良著《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胡青著《书院的社会功能及其文化特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陈谷嘉、邓洪波主编《中国书院制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李国钧、王炳照主编《中国书院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多以南方书院为例,很少提及北方书院,更遑论甘肃书院了。一些专述性论文在取材上亦是如此,此类论文太多,从略。以甘肃书院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有,蒋制心、张嘉馥《浅谈清代兰州的书院》(《兰州学刊》1987年第5期);王迎喜《简谈清代甘肃书院》(《西北史地》1988年第1期);漆子扬《甘肃书院考》(《西北史地》1994年第4期);王励勤《兰山书院及其他》载《悠久的甘肃历史》(甘肃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张世清《西北书院制度略论》(《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笔者从大量方志、金石录、书院志入手并参稽当代人的研究成果,考得清代甘肃有书院103所。并以历史的角度,分析其时间分布状况及其原因,对今天的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原文参考文献: [1]王洪瑞.清代河南书院的地域性分布特征[J].史学月刊,2004,(10). [2]清会典事例[Z].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91. [3]古今图书集成[Z].北京:中华书局,1986. [4]李国钧.中国书院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5]李国钧,王炳照.中国教育制度通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6]升允.(宣统)甘肃新通志[Z].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23册.兰州:兰州古籍书店影印出版,1990. [7]清朝续文献通考[Z].万有文库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8]杨应琚.(乾隆)西宁府新志[Z].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55册.兰州:兰州古籍书店,1990. [9]赵本植.(乾隆)庆阳府志[Z].光绪年间刊本. [10]李清凌.西北经济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1]慕寿祺.甘宁青史略正编[M].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96册.兰州:兰州古籍书店,1990. [12]秦翰才.左文襄公在西北[M].长沙:岳麓书社,1984. [13]左宗棠全集[M].长沙:岳麓书社,1996. [14]赵艳林.清代陕甘回民起义研究概述[A].西北史研究(第一辑,上册)[C].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