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于“卫国战争初期”研究中的热点 (一)关于战争爆发前苏军有无获得德军进攻的准确情报 这一直是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朱可夫元帅曾专门就此发表过意见。他说,有一种说法似乎战争前夕苏军侦察员已从各地把德军“巴巴罗萨”计划的情况,主要进攻方向,军队及装备配置,武器数量和质量等重要情报通过各种渠道报告了上来,而我们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却对此不屑一顾。朱可夫说,我可以负责地宣布:这些说法纯属臆测。无论是我或是苏联政府、国防委员会及苏军总参谋部的领导人并没有得到这类的情报〔5〕。 以朱可夫的人格及其对指挥卫国战争所担负的重大责任和作出的卓越贡献,不能怀疑这些话的真实性。但是最近前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部情报部第一副部长、原苏军情报部老战士协会主席帕夫洛夫上将披露了一些材料,并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在苏德战争爆发前,苏军情报人员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完成了祖国交给的任务,向苏联领导人及盟国提供了有关德军各方面的情报: 1.苏德条约签订后德军进攻的主要战略方向。1939年苏德条约签订后,德军是否还要进攻苏联,是首先进攻英国还是苏联?这是必须搞清楚的重大问题。从1940年起,苏军情报机构经常向国内报告德军在西线进攻结束,即在占领丹麦、挪威、比利时、荷兰等国后,已改变了政治军事计划,准备和苏联作战。如1940年1月2日,苏军情报人员从柏林德外交部获悉:“德国将利用目前时机争取苏联对德百分之百的信任。但希特勒将解决俄国问题,这是不容置疑的”。1940年6月26 日再次从柏林发回报告:德运输部已获得命令,制定自1940年起从西线到东线的运输计划。同一时间前后,在布加勒斯特、巴黎及南斯拉夫等地的苏情报机构都陆续向国内报告希特勒已放弃进攻英国的计划,准备进攻苏联。为了掩饰进攻苏联的意图,德国防军最高司令部长官凯特尔陆军元帅于1941年2月15日专门颁布了制造假情报的指令:第一步,德军在4月前放风将进攻英国、希腊和北非;当部队调动掩饰不了进攻苏联的目的时,第二步再制造假情报,说明这些部队调动是为了掩护其进攻英国的意图。帕夫洛夫认为,由此可知,苏军情报部门实际上已掌握了德军战略方向改变的重要计划。 2.获取《巴巴罗萨》计划情报。希特勒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的制定情况及主要内容也被苏军情报人员获取。1940年7月31日, 希特勒向陆军总司令冯·布劳希奇下达制定对苏作战计划的命令;1940年8月5日,德国防军最高司令部发布命令,制定进攻苏联的军事行动措施;10月29日,德参谋总部制定代号为“东风”的对苏作战的战略方向及军队配置计划。在此基础上,希特勒于1940年12月18日批准第21号命令,即《巴巴罗萨》计划,其中预定在1941年5月15 日以前完成进攻苏联的准备工作。1941年1月31日, 德国陆军参谋总部下达了军队战略集结的命令,并组建“北方”、“中央”和“南方”三个军事集团。该计划制定后仅11天,即1940年12月29日,苏联情报人员、德国国际主义者伊·施泰别通过安插在德国外交部任高级职务的情报人员就获悉了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并报告了苏联国防委员会及苏军总参谋部首脑。后者要求再仔细核实该情报的准确性。1941年1月4日,施泰别再次报告并确认该计划,德军准备在1941年春向苏联发动进攻。据说,在1941年2月底3月初,苏情报部就已从柏林获得了《巴巴罗萨》计划的详细内容。当时在希特勒身边也仅有少数人知道该计划。 3.德军力量配置及进攻时间。在德军进攻前夕,苏军情报系统也搞到了这方面的一系列重要情报。据1941年3月15日苏侦察员报告, 德军总人数约800万人,共260-272个师,其中步兵师220个,坦克师20个,摩托化师21-22个。共配备坦克1.1-1.2万辆,飞机 9200架等。另据4月4日报告,在苏德边境德军兵力增长如下:起初,德军有83-84个师,4月25日增至95-100个师,5月5日达103-107个师,6月1日达120-122个师,等等。苏军侦察员不断地向上级报告德军欲发动进攻的准确时间。1940年9月28日苏情报部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德军拟在1941 年春对东方展开军事行动”;1941年4月15日来自巴黎的情报说, “据里宾特洛甫身边的人透露,进攻苏联的时间为1941年5月15日”;5月28日来自布加勒斯特的情报:德军在东方战线军事行动时间最迟在1941年6 月中旬……6月16日从柏林报告:德军将在6月22-25日向苏发动进攻。直到开战前夕,6月21日德驻莫斯科使馆的情报人员还报告了德军将于6月22日凌晨3-4时进攻苏联的可靠消息。按照帕夫洛夫的说法,这一系列重要情报也是及时上报了的。如1941年3月20日, 苏军总参谋部情报部长弗·戈利科夫在给政府和军队领导人的一份题为《德国进攻苏联军事行动的方案及组织措施》的报告中,就详细汇报了上述内容。其中指出,德军进攻时间约在1941年5月15日至6月15日之间;进攻的战线范围从芬兰到罗马尼亚一线;开战后德军将力图掌握战略主动权和制空权;其战略意图在力争尽快给苏军毁灭性打击并控制最重要经济区和莫斯科;德军将组织三个集团军从列宁格勒、莫斯科和基辅三个方向发起进攻;总进攻兵力约150个师,等等。 后来的事态发展证实了这个报告内容的准确性。但问题在于:为什么这些情报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呢?帕夫洛夫认为,第一,由于斯大林固执地相信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可靠性,认为希特勒不会在短期内撕毁条约,同时又确认自己的看法不会错,因而不相信各种渠道送上来的关于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第二,情报机构领导人戈利科夫等由于受“肃反扩大化”的心理影响(苏军前情报机构五个首脑均被镇压),在上报材料时也尽量迎合最高领导人的心理。戈利科夫在1941年3月20 日关于德军动向的重要报告的结尾竟写上了这样一段话:“A.根据上述材料,我认为德军进攻苏联最大可能的时间是在首先取得对英国作战胜利之后,或是在与英国缔结了对德国有利的和约之后;B.关于今年春天德军将进攻苏联的传闻必须看作是来自英国或者德国情报机构制造的假情报。”〔6〕连朱可夫在当时看了该材料后也迷惑不解。 后来朱可夫写道,戈利科夫的“这个结论实质上降低了他报告的全部意义”〔7〕。 (二)谁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本来是一个十分明确和无可争辩的问题,对此提出反诘不是别有用心就是荒谬绝伦。然而,问题并非如此简单。近年来在俄罗斯史学界发表的一些文章和著作中,竟然有人提出是苏联和斯大林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中以弗·苏沃洛夫为代表。此人曾是前苏军情报部军官。他的主要论点是:苏联在并无外来威胁下挑起了军备竞赛和组织军事行动,德国被迫在1941年夏发动进攻是为了破坏苏联方面打算进攻德国的计划。他认为:首先,在20-30年代苏联已在大规模发展军火工业,而当时希特勒尚未上台掌权,不存在来自德国的威胁。其次,在1940年夏时并没有谁威胁苏联,而苏联却进行了战争动员。苏沃洛夫说;“谁第一个开始了动员、集中军事力量和制定战役计划,谁就是打第一枪的人”〔8〕。 与此有关,近年来俄国公布了一批新档案,其中有一份由铁木辛哥和朱可夫于1941年5月15 日签发的苏联国防委员会《关于在与德国及其盟国交战情况下苏军实施战役计划的设想》的文件。内称:“考虑到德军已实行军事动员,有可能预先对我突然进攻。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不给敌人以主动权和先发制人之机,必须在敌人已准备好进攻、但尚未及协调好前线各部队之间关系的情况下进攻敌人”〔9〕。 文件披露后,一些人便据此认为苏联已有一个准备先进攻德国的计划。他们的论点与苏沃洛夫关于“谁先实行战争动员谁就是打第一枪的人”观点如出一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