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语:本文是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欧洲文明扩张史》专著所做的论纲。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泛论“文明”和“扩张”;第二部分--一种文明史观的概述--人类文明的“自然发展过程”(natural process);第三部分--近代欧洲的中世纪前提;第四部分--近代欧洲--从襁褓到成年;第五部分--“欧洲文明”与中国;第六部分--结束语。作者长年致力于欧洲问题研究,尤在欧洲历史、欧洲思想史和西方外交史等方面具有较深的研究,因此,作者在论述欧洲文明扩张史这一论题时,能够由泛论至专论,由古及今,由欧到中,史论结合,提出独到的见解。 同时,我们也认为,本文虽为论史,实际所涉问题却仍然是我们今天研究欧洲、认识欧洲时无法回避的,特别是在冷战后,其中许多问题还正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重视,如文明的问题,政治和经济体制的问题及民主宪法与市场经济的问题,等等。因此,尽管本文较长,但我们还是准备全文发表;只是限于篇幅而分期刊载,还请作者和读者谅解。 (一)泛论“文明”和“扩张” 这里所说的历史,不是欧洲通史,而特指欧洲的“文明史”。“欧洲文明扩张史”,立意在于欧洲文明的成长、发展和扩散。所以,这本书不是,或主要不是叙述历史事件,而是探讨欧洲文明是沿着怎样的轨迹发展成为今天所理解的西方文明的。当然需要特别指出那些形成欧洲文明的绝对不可缺少的因素。 这里我们也要尽力避免作简单的价值判断,因为我们要作的是试图阐述一种发展的,或进化的文明史观:从欧洲文明的演进过程,从学理上(不是想当然地或从感情上)弄明白欧洲文明之所以然和它在人类文明史上所处的地位。 其次,“文明”不是宽泛意义的“文明”;也不想重复中外古今学者的各种定义和界说。此处只着眼于文明的社会意义,即与“社会进步”相联系的那个“文明”。衡量文明的程度,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归根到底是看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当然,社会进步必定包括组成社会的人的品质和精神世界的进步。一个所谓“文明社会”应是摆脱了野蛮和愚昧状态的社会。文明越进步、离野蛮和愚昧应当越远。文明的内涵应是进步的,朝向真善美的,代表事物向前迈进的趋向的。文明的尺度,就是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物质的和精神的)的尺度。 把文明的概念具体化,需着眼于它的殊相,即在历史长河中表现为地区的、民族的特殊文明。每一特殊文明都是一定“群体”创造的,反映他们是怎样对待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于是就有了不同的文明形态和内容。照汤因比的说法,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有二十多种文明已经消逝了,今天存在于世界上的几种文明,都是在长期历史中经过筛选传衍下来的。那些已经“消逝”或衰落下去的文明,现在都不能独立存在,有的已经成为“化石”了。然而们对于人类文明的繁衍和发展,都曾是有功之臣,如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对于希腊文化的意义。文明,总是不停地运动着的。各个民族文明之间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停止过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在这过程中,有的文明渐渐隐遁了,留下了生命力比较强壮的文明。文明在融合中淘汰了那些不适于生存的文明,生存下来,并且在发展中又进行新的融合。这是文明史不同于一般历史的地方:“用世界通史的眼光看,冲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用文明史的眼光看,则看到的是交汇和融合,以及在交汇和融合中的优胜劣汰。文明不是死物件,是人为了生活得更好而创造的,有人的能动性在里面。人和社会有追求完美的本能,因此就必定要把一切美好的东西向外界“传导”出去,或者从外界“接受”进来。 进入近现代以来,工业科技,尤其是交通通讯的手段日益发达,文明的传播也更加便利和频繁了。文明成果流动得越来越快,流动的空间也越来越不受区域的制约。以前交通不便,知识、思想尚且可以不胫而走,早期欧洲的思想家、科学家的成就,一项发明,一种技术,一个新的观点,无一止步于特定的某个民族国家里。文明和文化的“欧洲化”早已是欧洲史上的普遍现象。今天,信息革命时代又已把电话电报远远地抛在后面,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事可以立即传遍四面八方,文明之不受边界的限制,更是势所必至的了。 这就是说,任何文明在时间上都是从古到今传衍的;在空间上是从此一地向另一地传播的;把两者合在一起,就是文明的“传导性”或“扩散性”。 不过,不同的文明,传导的能力有大有小。处于优势或强势地位的文明的影响便比较大,反之,影响力就比较有限。一般说来,比较能够反映自然规律因而更能促进社会进步的,其流动性能便较强,产生的影响也比较深远。这与一个民族的实力一般地说是成正比的,因为实力强的民族易于使自己的文明传播出去。但是文明自身的生命力归根到底要看它是否对社会的进步起进步的作用。因此一个单凭武力强悍而不具进步的文明的民族,它的文明终于可能被其他先进文明所同化。如希腊衰亡了,它的文明并未跟着衰亡,反而影响了征服者罗马人。日耳曼虽然统治了罗马,但却吸收了被征服者的文化,并从而形成日耳曼-罗马文化。在中国,元继宋统、清承明绪,都奉儒学为立国的意识形态。汉族的传统哲学本已束缚了社会的脚步,但较之蒙满文明仍是比较先进的;所以,“异族”入主中原,都很快就“汉化”了。甚至还在据地自立时的体制也多仿效汉制,如宋时的辽、金、入关立朝以前的满清,等等。这就是说,一种文明传播力量的强弱,最终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以上是《欧洲文明扩张史》的题解之一,即“文明”的含义和“扩张”的含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