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宋代谶谣的社会功能与价值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云南社会科学》 陈凌 参加讨论

谶谣是带有预言形式的歌谣,谶谣不是凭空出现的,它的产生和传唱是与一定的社会现实密不可分的。《汉书》卷二十七中之上《五行志》、《文献通考》卷两百九十五《物异考》、《唐开元占经》卷一百一十三《童谣》中称谶谣产生的原因是:“下既悲苦君上之行,又威严而不敢正言,则必先发于歌谣。歌谣,口事也。口气逆则恶言,或有怪谣焉。”[1](卷19《五行志》381)宋人叶廷珪在《海录碎事》中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认为:“炕阳而暴虐,臣畏刑而柑(箝)口,则怨谤之气发于歌谣,固有诗妖。”[2](卷28《五行中》,P833)可见,古代史学家和文人已经认识到谶谣的产生是源于社会黑暗和上层统治者实施暴政。但由于谶谣本身的神秘性和预言性,就使其不可避免地同中国古代的五行观和天命观有关联,也就不免被人利用,如一部分方士、巫师、方士化的儒生根据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时局变化进行预测,以及一些别有用心的政治家、阴谋家为了某种政治目的有意地制造,这就使得谶谣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但正是因为谶谣独特的产生因素和广泛的社会影响,使得谶谣这种民间表达形式具有特殊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一、宋代谶谣的发展背景及情况
    谶谣的历史很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左传》载僖公五年卜偃引晋献公时童谣,就是晋灭虢的谶谣;《史记·周本纪》记周宣王时的童谣:“檿弧箕服,实亡周国”[3](卷4《周本纪》,P106),则是褒姒亡周的谶谣。谶谣在历经先秦的起源、两汉的盛行、魏晋南北朝的持续流行、隋唐的萎缩后,到宋代的发展属于平流期。
    宋代谶谣同前代谶谣相同,在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下,谶谣的数量及涉及的内容都不同。北宋建国初年,国家仍面临着南平、楚、后蜀、南汉、南唐及吴越、北汉等藩镇割据、小国林立的局面,但北宋统一全国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宋太祖、太宗两代,一直致力于统一全国的战争。北宋末期,国家内忧外患严重,内部是统治者的奢靡享乐、宠幸奸佞、欺压百姓,造成社会动乱黑暗,以致民不聊生,揭竿而起;外部是金国的步步紧逼,北宋朝廷无力抗衡,这使得北宋统治岌岌可危。南宋政权在战乱中匆匆建立,仍面临着与金国战、和不稳定的局势。南宋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衰败,在元军的紧逼中节节败退,南宋王朝处在崩溃的边缘。宋代这四个政权交替的动荡时期,社会上人心惶惶,流言四起,谶谣应时而生,数量也相对较多。而北宋中期和南宋中期,是两段国家政治相对稳定时期,社会相对安宁,百姓安居乐业,谶谣出现就较少。
    宋代谶谣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开始出现文人对谶谣进行记录和研究。如果从正史收录的状况看,宋代正史中关于谶谣的记载仍然很多,而从民间收录的情况看,当时文人的笔记小说中对谶谣的记录也在不断增加。宋代正史中所记载的谶谣数量和内容表明,宋代的统治者及官方史官对谶谣很重视,并刻意记录下谶谣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而宋代笔记小说及其他文人著作中对谶谣记录的增加,不仅反映出谶谣在民间的存在非常普遍,而且反映出大量的宋代文人开始对谶谣感兴趣,并对谶谣进行系统的整理、记录、阐释和研究。如北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七中说:“谣谶之语,在《洪范》‘五行’,谓之诗妖,言不从之罚,前世多有之,而近世亦有焉。”[4](卷7,P69)并在此卷中收入了五代十国至宋初的不少谶谣,北宋张知甫在《张氏可书》、叶梦得在《石林燕语》、范镇在《东斋纪事》、南宋陆游在《老学庵笔记》等众多宋代笔记小说中也都收入了一些关于当朝军事、政治或民间街头巷尾所流传的谶谣。此外,就宋代的笔记小说和文人著作所记录的谶谣来看,增加了对题壁谶语、语谶、梦谶等不同形式谶谣的收录,其所记录谶谣的内容,也不像正史中只记载有关国家兴衰和大人物的谶谣,而是更多地涉及到普通百姓的生活和命运。宋代谶谣的这些发展特点,影响了宋以后的元、明、清各朝谶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笔记小说和文人著作中涉及和收入与谶谣有关的内容。
    二、宋代谶谣的社会功能
    1.政治斗争的舆论武器
    谶谣的流传性和民间性使谶谣具有反映社会现实和预言未来事件发展的舆论作用,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体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的共同意志”[5](P11),“是社会中的特定群体对特定事件表现出的特定意见”[6](P118)。就宋代谶谣涉及的内容及应验情况来看,宋代不乏一些政治家、野心家、帝王将相打着天命神授的旗号,制造谶谣并散布到民间,广为流传,为实现他们的政治目的营造相应的舆论氛围,此时谶谣就成为他们篡位夺权伪托天命神授的手段。如《宋史·太祖本纪》卷一载,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北征时,在进奏的文书中发现了一个皮囊,囊中写有字云:
    点检作天子[7](卷1《太祖本纪》第1册,P4)。
    当时张永德为殿前都检点,他不仅是周世宗的女婿,而且屡建战功、盛名在外,周世宗心存疑虑,班师回朝后,就免去了张永德“点检”的职位,并任命赵匡胤任此职,此后不久,周世宗病死,继位的周恭帝柴宗训只有7岁,政局极不稳定。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北汉联合契丹入侵后周,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去抵抗,在大军到达离开封20里地的陈桥驿时,赵匡胤手下的禁军将领们发动兵变,散布谶谣“点检为天子”,并以黄袍加在赵匡胤的身上,拥护其为天子。其年正月初四,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逼使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建立了赵宋王朝。这可能是后周时,有人认为“殿前都点检”这一官职位高权重,会对皇权产生威胁,或是与张永德有隙,而以谶谣的形式上书给周世宗,使其疑心留意,但周世宗虽然以赵匡胤代替张永德“点检”的职位,却没改变此职的权势,才使得赵匡胤利用此语为其篡夺皇位进行舆论造势,将其称帝归于天命。
    谶谣有时也成为大臣们钩心斗角的武器,如果是普通的奏议也许很难改变帝王的决定,但散布一些不利于对手的谶谣,在社会上形成舆论,就很容易左右帝王的意见,令帝王疏远并罢黜对手。宋仁宗时,将领狄青骁勇善战,屡胜西夏。后广西蛮人侬智高起兵谋反,夺城称帝,朝廷派兵征讨,数年无功,后用狄青,大破侬智高,平定了岭南。狄青受到重用被任命为枢密使,这样就更加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不久,关于狄青的谶谣出现了:
    汉似胡儿胡似汉,改头换面总一般,只在汾州州子畔[8](P10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