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嘉定现象”的研究议题与资料(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史研究》 黄宽重 参加讨论

文集需要深读。宋人文集常视当事人的不同专长与仕历而有不同的内容,门类多元复杂,内容差异极大,都在突显个人的个性与角色。文集的门类相当广泛,包括诗、词、赋、论、记、启、序、铭、赞、偈颂、书简、奏札、表笺、奏议、进故事、内外制、题跋、杂著、策问、墓志铭(圹记)、神道碑、行状、塔铭、疏文、祭文、青词、致语、乐语、祝文、挽词、日记(日录)、上梁文、婚启等,包罗众多的体裁与内容,都是显露作者的专长、个性与仕历;从其内容可以看到作者参与的事务、人际关系及其影响,是了解个人与时局关系的重要资料。当然,个人文集亦有其局限性,如由个人出发,突显个人的重要性,对人对事未必全面,或带有主观及隐讳的成分,同时涉及的事件、制度、时间及对象,多所疏漏或语焉不详,影响对事与人的全面了解;加以留下的记录并不完整,想透过个人资料的汇整,去了解事情的全貌,并不容易。但当丰富而完整的史料不存,透过对不同人的资料逐一稽考,对全貌的厘清或认识有所帮助。经由仔细研读文集的全部内容,既可以掌握作者多方的学术、才情以及个人的人际关系与职涯变化,更可以去认识他所处的社会与政经环境及他所扮演的角色,远比先有题目再翻书泛读找史料,及透过资料库检索若干关键词汇,所得的结果更能贴近这个人与时代关系。由于文集是研究南宋中晚期历史必须倚重的主要资料,需要由细读重要士人文集的全部内容入手,以利掌握这个人的一生,以及他所处的环境,再从中寻找其他作者共同反映或关切的议题,作为探讨的主题,进行研究。这样的作法,虽然因资料繁琐,考订研读费时,成效较缓,但实际透析人与时事,且不背离时代环境,议论与见解较为深刻。此外,要讨论南宋中、晚期的议题,除了透过当代名儒高官的文集来掌握议题之外,入元以后若干江南名士如陈著、袁桷、戴表元、苏天爵等人的文集,也是认识宋元转变的重要文献。这些人亲身经历宋蒙政权嬗变,在易代之后,面对新旧局势的种种转变,印象深刻,感触最深,透过他们的回顾与比较观察,对晚宋政治,特别是学术、文学、艺术及士人际遇与风气的变化,感受最为深刻,很能反映晚宋的特色。他们的观察与记载,值得与晚宋人的文集相互对比,同样予以重视。
    组成文集研读班,是累积学术成果的重要方式。为避免各自研读不同文集耗时又不易集中议题,影响研究效率,若以议题为主,组成不同研读小组,可以加速学术的累积。由每位参与者选择一种重要文集,熟读其全部内容,掌握多样的史料价值。其他人共同参与研读,透过讨论,除了解重要内容,认识时代环境外,每人均贡献意见且可在研读中搜集拟研究议题的资料,以之撰写论文,相信能结合史料与观点,提出兼具深度与创见的意见。小组成员长期研读文集,不仅对不同文集的性质与人物关系,有更广泛的了解,经由议题的讨论与史料分析,可以更全面的理解时代变动的脉络与特色,逐渐将研究主题由点而线,甚至累积成面的成果。也就是透过共同研读的方式进行研究,既有个人创见,也易形成研究团队,可以改变往昔突显个人见解,孤军奋战,难以形成局部优势的困境。
    藉阅读形成团队的同时,更可以结合不同领域的学者,进行跨领域研究。历史学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具备更广宽的视角与多学科的能力,对历史现象的评析更为周全,解释性更强,因此学史者除了多学习不同学科的观点与理论之外,若能藉由不同领域的人,共同阅读重要的史料,相互讨论学习,从不同侧面解析史料的不同样态及其价值,可以导正以往为突显各专业特性,将历史分割成政治、经济、社会不同角度的偏颇观察,让历史呈现更完整的面貌。传统人文学研究强调文史不分家,就是要消除学科隔阂的樊篱。因此若在进行团队研读史料时,邀请不同领域的学者一齐参与讨论,行之既久,当能开扩每个参与者的学术视野,开展跨领域的整合研究,让历史学更能彰显综合性的学科特色。
    四 结语
    宋史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型期,已是史学界的共识。这也是在经过追求盛世荣光朝代之后,中国史学界乃至国际汉学界兴起研究宋代风潮的因素。不过,学界对历史转型期的看法都有分歧。中国与日本的前辈学者,较重唐宋间的变革说,日本京都学派揭示的唐宋变革说,尤掀起国际汉学界研究的热潮。在这一波的研究风潮中,学界重点在揭示从唐代到北宋的变化,南宋只居附属的地位。特别是在现实环境的影响下,两岸华人都卑视这个半壁江山的弱势政权,以致常带有主观、偏颇的角度去看待南宋史,加上史料零散,梳理不易,因此早期的研究成果相当有限。
    近二十年来学界对南宋历史有较深入的探讨,成果相对丰硕。华人中首先揭示南宋史的重要性的是前辈学人刘子健教授,他从20世纪60年代起,曾撰写多篇概观性揭示南宋史在中国史上的重要性及时代特色的论文,对学界颇具启发性,其后相继有日本学者寺地遵及余英时教授以专题陈述其重要性,但论述时段仍在南宋中期以前。最近美国学界提出宋元明转型之说,不仅突显南宋史的重要性,更注重中晚期在历史转折上的意义,认为要了解中国历史上这一转型,尤需对南宋特别是与元朝衔接的中晚期历史有深入的研究,这一观点已渐渐吸引研究者关注南宋中晚期。不过到目前为止,学界对这个跨越朝代的研究尚停留在议论或综论的阶段,深入的探讨仍嫌不足。这种情况实与两岸学者对这段历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未能利用过于分散的典籍,有效掌握时代与环境有关。
    基于对朝代变迁的始末有完整的认识,以及在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发展上进行跨越朝代的观察,本人特别以“嘉定现象”为题,呼吁学界重视南宋中晚期政治文化史的研究。从某些既有的观点看来,宁宗嘉定时期是中国史上一个卑微的存在,不足以吸引学者的研究。为改变此一偏颇的观点,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挖掘不同样式的史料,及以更开放的态度,扩展原有政治军事研究的视野至其他不同侧面;另一方面则要将孤立性的文学艺术、学术思想、社会经济史研究,与政治发展、政局变动做有效结合,并进行较长时期的探讨。这一来,不仅有助于认识这段历史,对元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所联结,更能了解它在南宋乃至中国历史转变上的地位与特性。
    要对这段历史有更全面的认识,我提出八个议题作为探讨基础,更重要的是抛开负面、主观的偏见,尊重史料,就事论事,进行客观的评述。在资料运用上,除了史籍方志、笔记小说外,更重要的是要详读个人文集,藉由文集多样性的内容,可以对这个时期,从个人与社会环境及时代的关系及其变化,有更全面的了解。而通过组成研读小组的方式,可以超越个人的局限,对时局有通盘的认识,有利于形成研究团队,突破“点”的了解,形成线或面的观察。要形成研究优势,更要集结不同领域专长的学者,一齐研读文集或重要史料,共同学习,相信可以创造一个新的研究局面,带动新的发展趋势。这是我提出“嘉定现象”这个议题的用意所在。
    收稿日期:2012年9月28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