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北朝位阶体制变迁之全面领先南朝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文史》 阎步克 参加讨论

一、问题、背景与视角
    本文讨论南北朝的位阶制度,计划对南朝与北朝位阶体制的演化步伐之异,提供一个宏观的比较,以期说明,魏晋以来位阶变迁的阶段性可以概括爲“魏晋-南朝-北朝-隋唐”,即,北朝领先於南朝,北朝的位阶体制更接近唐制。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呈现了鲜明的连续性,同时其演进轨迹又不完全是“单綫”的,有时会出现“分叉”现象。例如在若干政权并立之时,各方的制度往往就会呈现出差异来。先秦列国的制度,程度不同地各有特殊之处,最後是秦制占据了主导。三国魏、蜀、吴的官制也有异同,随後的晋制,沿魏制的方向继续前行了。去观察制度差异是如何生发和淡化的,发掘其原因与意义,有时就能深化对中国制度的各种演化条件、演化可能和演化机制的认识。
    东晋十六国与南北朝的制度演化,明显南北分途。程树德先生较早采用比较视角,把此期的法制变迁区分爲南北两系,指出北系的法制进化领先于南系,其原因在於南朝崇清谈、北朝重法律①。陈寅恪先生继踵而来,在论述隋唐制度源流之时,进一步提出了梁陈、北齐、北周三源之说,并把关注之点,扩大到了礼仪、职官、音乐、兵制、财政等更多方面。其核心论点之一,是隋唐制度主要上承梁陈与北齐,至於北周因子,“其影响及於隋唐制度者,实较微末”②。程氏主要着眼於法制优劣,并从南北政治文化风气之异阐述其原因。陈氏的视角主要是“胡化-汉化”,以此辨析唐制三源。
    本文所将讨论的南北各政权的位阶体制,程、陈尚未寓目落墨。所以依然有分梳的必要。任何官僚体制都有两个等级结构:官职之等级与类型的结构,官员之等级与类型的结构。二者都要通过品秩位阶来确定和维系。品秩位阶的功能,就是爲官职分等分类,爲官员分等分类。通过品秩位阶,政治行政权力、事务与资源得以按等级与类别配置,官贵的身份、地位和声望也按等级与类别得到了配置。就後一点而言,中国古代官僚体制既是一个“功能组织”,也是一个“身份组织”,品秩位阶也是用来安排各集团、势力、阶层之关系的。像文人与军人、士族与寒庶、高官与吏员、汉人与胡人之类的身份安排,往往就体现在品秩位阶之中。各种品秩位阶的组合样式,我们称爲“品位结构”或“位阶体制”。从官职的权责看官制,可以称爲“职权视角的官制研究”;而由品位结构看官制,是爲“品位视角的官制研究”。本文将由後一视角出发,具体考察南北朝到唐朝的位阶体制的变迁大势。
    秦汉以爵级(封爵、二十等军功爵)与“若干石”禄秩,做爲等级体系的两大主干,可以称爲“爵-秩体制”③。唐王朝则以九品官品爲框架,把官职、散阶、勋官、封爵容纳於其中,形成一个“一元化多序列的复式结构”。二者间的变异十分明显。在汉唐位阶之间,魏晋南北朝构成了过渡的环节。甫入魏晋,帝国位阶就出现了明显变异:
    第一,进位计阶制度出现。官员的资格管理,由此而品位化了。
    第二,一百多号将军变成了军阶。
    第三,品位性官号开始泛滥,如“黄散”即散骑常侍、散骑侍郎、黄门侍郎,及给事中、奉朝请等繁衍出来了。
    第四,九品官品出现了,後来又出现了流外品。而流内外制度明显具有品位意义。
    第五,九品中正制问世。 中正品是一种管理资格的品位。
    第六,源於周朝的五等爵被再度启用。封爵的家族化和承袭性明显强化,而且爵级与品级整合起来了。东晋十六国以来,制度的演化分爲南北两系。进入南北朝後,北朝逐渐後来居上了,其位阶变迁明显快於南朝。如果以唐制爲归宿来反观此前的演化,则能看到“魏晋-南朝-北朝-隋唐”这样一条轨迹。赘言之,南朝比北朝落後一拍,北朝位阶更接近唐制。本文的主旨,就是举证展示这一事实:北朝位阶体制之变迁全面领先南朝。是否“领先”就是“先进”,这是一个评价问题;无论如何,以唐制爲准来反观此前的位阶演化,是有意义的。
    秦汉的行政等级--秩级,其特点是“职位分等”。魏晋以来位阶变迁的宏观趋势,则是“品位化”,转向“品位分等”爲主了。这场“品位化”运动的主要动因,是皇权低落、官僚阶层大幅度贵族化,士族门阀崛起。南北朝的制度“分叉”局面,则主要是北方少数民族造成的。异族入主使此期北方的政治社会发生巨变,同时异族政权自身,也随即开啓了一个被称爲“汉化”的进程,制度之汉化是其最核心的部分。北朝的制度汉化,并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问题。首先,北朝的制度也有创造。更重要的是,北朝之不同於南朝的政治结构,使其集权官僚制获得了更大活力。像法制、考课制、地方控制和基层组织等等,在魏孝文帝改革之後,明显北优於南。魏晋以来趋於低落的帝国体制,是沿北朝走出低谷、在隋唐重新振兴的。这一事实,使北方民族因素与帝国体制的关系,成爲一个重大论题。异族入主造成专制主义强化、进而推动了集权官僚制发展的情况,在中国史上不止一次地出现。
    南北两方的位阶变迁并不是“齐头并进”的,魏晋南朝承受着秦汉旧制的束缚,以及士族政治的束缚,其政治形态更爲“士族化”,其官阶变迁不像北朝那麽剧烈;北朝的品位结构则更爲“官僚化”,由此又构成了南朝和隋唐之间的中介环节。在考察南北朝两方的不同政治体制、政治形态与政治前景之时,位阶体制可以成爲一个新的入手之点。下面就转入具体叙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