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谷川道雄《隋唐帝国形成史论》“补编:府兵制国家论”部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45)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4年,上册,第330页。 (46)户川贵行《魏晋南朝の民爵赐与にっぃて》,《九州大学东洋史论集》第30号,2002年。 (47)张小稳《魏晋南朝时期的秩级》,《史学月刊》2004年第5期。 (48)《隋书》卷二六《百官志上》,第728页。 (49)梁朝的列卿已增至十二个,在十八班中级别各异,从十四班到九班,高低相差五班之多。所以我们推测,“开国诸伯,位视九卿”的“九卿”是个礼学概念,不是指梁朝的列卿。“班次之”之“班”也不是十八班,而是朝班。在朝班之中,诸伯与列卿都被置於“九卿”这个礼学概念所标示的班位,但这个“班”与十八班名同实异。三公、孤卿显然也是礼学概念。 (50)例如《宋书》卷四一《后妃传》:“晋武帝采汉魏之制,置贵嫔、夫人、贵人,是爲三夫人,位视三公。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是爲九嫔,位视九卿。其余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视千石以下。”也是用三公、九卿遣样的礼制概念及秩级来比视地位的。 (51)《隋书》卷二六《百官志上》,第748页。 (52)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的研究:科举前史》第三篇第一章“官僚制与贵族制”。 (53)黄惠贤《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五卷(魏晋南北朝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7-20页。 (54)可参拙作《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文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十二章第一节“青出於蓝:官僚行政的全面复兴”。 (55)张帆《金元におけゐ散官の地位の下降てその原因》,日本河合文化教育研究所《研究论集》第二集,2006年6月。 (56)叶炜《唐代异姓爵的袭封问题》,《国学研究》第27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57)李鸣飞《金元散官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历史系2011年博士论文。 (58)李治安《两个南北朝与中古以来的历史发展綫索》,《文史哲》2009年第6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