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秦汉统一战争中的典型战略预案评析(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 黄朴民 参加讨论

二、战略预案制定上的几个环节
    战略预案制定得是否合理,战略预案的实施是否具有把握性,除了正确判断战略形势、高明把握战略时机等一般性要求外,还取决于一些具有关键性意义的环节处理或解决的好坏,它们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统一大业的前途与命运,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这些环节概括起来说,就是制定战略预案必须立足于长远,放眼于全局,具有前瞻性;制定战略预案必须建立在最复杂的战略背景之上,致力于完成战略上的根本转折,能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绝佳效果;制定战略预案必须充分考虑到军事行动的各种变数,立足于以战争手段扫除统一道路上的任何障碍,因此应该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
    (一)就前瞻性而言,是指制定战略预案时必须优先考虑到统一战争的基本前景,在此基础上预测形势,定下合理的决心,这是战略预案是否成功的先决条件。而在贯彻前瞻意识的时候,还必须具备全局观念,能够做到以简驭繁,高屋建瓴。因为“制定战争计划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性和系统化过程,围绕着武装斗争这个中心任务,要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自然等各种因素考虑周到,并组织和利用起来,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强有力的战争系统。因此,战争计划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形成全局的战略构想,尔后按照这个构想筹划各个局部”[9](P101)。这表明战略预案制定的思维程序是自上而下的,即是从大战略到军事战略,再到具体战术,它包括作出战略判断、明确战争意图、提出战略方针、拟制作战方案、筹划战争保障等等。只有解决了战略的全局问题,才可相应地自上而下制定各种下一层的计划。可见战争指导者的首要责任是以前瞻的眼光辨析利害,观照全局,未雨绸缪,掌控主动。
    就秦汉历史的范围而论,在筹划与制定统一战略预案的过程之中,水银泻地般地渗透、贯彻前瞻意识与全局观念,并取得相当成功,为日后历史演进所基本证实的典范例子,莫过于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时所献的《草庐对》(亦称《隆中对》)。
    《草庐对》为刘备集团勾画了求生存、谋发展、取天下、致统一的系统完整的战略方案,面世以来,一直脍炙人口,被誉为文人战略家战略谋划的典范,千秋独步的战略名对。
    这个统一战略预案的高明,在于它具有全局观念,同时又充满长远眼光、前瞻意识。一方面它高屋建瓴,统筹全局,提出了“跨有荆益”、“两路出兵”的三分割据方略。众所周知,谋全局的核心,首在战略目标的确定。诸葛亮以恢宏的气度和思接千古的见识,指陈时势,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分析现实形势的基础上,指出在各种集团的消长纷争中,曹操是刘备的主要敌人。所以,刘备的现实目标应该是“跨有荆益”,即利用各种矛盾,夺取天下要冲荆州和天府之国益州,作为自己的立足之地,以此为角逐天下的根本,从而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霸业。对现实目标的这一定位,是对天下大势的洞察、对敌我关系现状和变化趋势的把握,同时,也考虑到了战略地缘关系。
    更为重要的是,《草庐对》的根本宗旨在于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体现了战略决策上的前瞻意识。所以,它在制定现实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刘备集团的长远战略目标,这就是“待天下有变”,由荆州、益州两路出兵,互相配合,密切协同,构成钳形进攻态势,兵锋北上,席卷两京,收复中原,兴复汉室。这里,它虽然未明言孙权政权的前途问题,但言下之意,待消灭了主要敌人强曹,孙权之接踵而亡自不待论矣。到那个时候,实现全国的统一,也就成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事情。
    另一方面,《草庐对》所反映的大局观念与战略前瞻意识,并不是诸葛亮本人的突发奇想、闭门造车。它的可行性,建立在诸葛亮所提出的一系列实现战略目标相应方法手段系统完善的基础之上。换言之,它的战略前瞻不是虚幻的“画饼”,而是极有可能实现的现实,目标的长远性与方法手段的有效性是协调一致的。这些方法手段包括了:第一,利用“天下思汉”的普遍心理,凭借刘备身为“帝王之胄”的优越背景,作为政治资本,争取政治上的主动,以与曹操之“挟天子以令诸侯”做法相抗衡;第二,推行“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的方针,做好“外交”工作,为自己争取安定的战略后方和比较可靠的盟友,从而保证自身的安全,使得自己能左右逢源,创造出有利于自己发展壮大的外部环境和良机;第三,“内修政理”,整顿吏治,清明政治,发展经济,搞好内部建设,积蓄实力,文武并用,刚柔相济。可见《草庐对》中有关战略长远目标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深思熟虑了未来战略发展趋势后的独到心得,它的战略前瞻意识是鲜明合理的,因为它以政治、经济、外交努力来与实现战略目标的奋斗相配套和呼应,实际上已为战略前瞻意识的明确化和可操作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显而易见,《草庐对》是诸葛亮在形势最低迷之时慧眼识先机,为刘备集团所制定的完整统一战略预案。它见微知著,占隐察机以及战略上由弱转强的思想筹划,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境界。《草庐对》实施之初,就使刘备取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并且据有荆州大部,继而进一步拓展西川,攻取汉中,终于开国蜀汉,达于三国鼎立。尽管军事活动的动态性与不可捉摸性等因素干扰了《草庐对》战略计划的下一步发展,所谓“天下有变”,变来变去,是变得对刘备集团日益不利,终于使诸葛亮更为弘远的战略前瞻渐渐成为“明日黄花”,与占据中原、兴复汉室的目标渐行渐远,但它毕竟是卓绝的以全局观念突出、前瞻意识鲜明为特征的统一战略预案。正如前人所评价的那样,它是“孔明创蜀,决沈机二三策,遽成鼎峙,英雄之大略,将帅之弘规也”。[10]((卷5,引王浚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